11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备受关注。会上公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农村公路发展》白皮书尤为引人注目。该白皮书全面展现了我国农村公路在建设、管理、养护及运营等方面的成就,这些成果与国家经济民生紧密相连,理应受到广泛关注。

农村公路网络建设成就斐然

揭秘新时代中国农村公路发展:460万公里奇迹背后的故事  第1张

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我国在过去十年中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公路超过250万公里。至2023年底,公路总里程已达到460万公里。全国符合条件的乡镇和村庄均已实现硬化道路全覆盖。以偏远山区为例,昔日交通不便,如今已有公路通至村落,大幅提升了当地居民的出行便利。此举不仅便利了居民日常生活,还为地区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交通基础。

随着农村公路网络的持续优化,县道连接城乡,乡道交错并行,村道直达田间地头和农户,构建起一个布局科学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这一网络使得农村各地紧密相接,极大提升了农产品运输和人员流动的便捷性。

揭秘新时代中国农村公路发展:460万公里奇迹背后的故事  第2张

管理体系不断向规范高效发展

交通运输部在农村公路管理领域确立了明确的发展目标。该部门致力于构建一个规范且高效的治理框架,以“管好”为核心。副部长李扬指出,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各项工作正有序进行。这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发布政策文件,以及持续完善多项技术标准体系。

实施农村公路“路长制”至关重要。在一些乡村,乡镇及村级干部被指派为路长,承担公路管理的相关工作。在此过程中,农村公路治理体系的优化工作持续进行,各环节运作效率得到提升。法规和制度的不断完善,有力地确保了公路的有序管理和持续发展。

管养机制日益健全多元

揭秘新时代中国农村公路发展:460万公里奇迹背后的故事  第3张

我国农村公路的保障核心在于“护好”,故其管理养护机制正逐步完善并呈现多样化趋势。科学养护与全面养护得到有效融合,工作焦点持续清晰化,涵盖了路况改善、安全保障以及路域环境维护等多个方面。

数据表明,过去十年间,农村公路的优质中等路率增加了超过10个百分点。这一提升反映了农村公路状况的明显改善。“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理念正逐步变为现实。在众多农村地区,公路养护工作已形成常态,路面坑洼得到及时修复,道路两侧的绿化景观也在持续优化。这些变化均是管养机制改进的切实证明。

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更趋完善

揭秘新时代中国农村公路发展:460万公里奇迹背后的故事  第4张

以提升运营质量为目标,农村交通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客运与货运服务的覆盖区域不断扩大。城乡交通服务均等化程度逐步提高。以某些农村地区为例,过去仅依赖人力运输农产品的状况已改变,现在实现了客运、货运与邮政服务的融合发展。

城乡间的人员和物资流通更加便捷。昔日,农产品运输遭遇难题,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如今,高效的物流系统确保了农产品顺利抵达城市,同时,城市物资和资源也能有效输送到农村。

国际贡献不断增加

白皮书指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推广技术规范、交流发展心得以及助力发展中国家农村公路建设,有效提升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交通条件。

中国持续坚持与各国合作,致力于促进全球农村公路建设和减贫工作的进展。在非洲部分国家,我方援建的农村公路一旦投入使用,便有效提升了村庄间的交流,同时,周边村民实现脱贫和富裕的速度也得到显著提升。

揭秘新时代中国农村公路发展:460万公里奇迹背后的故事  第5张

白皮书意义重大深远

《新时代的中国农村公路发展》白皮书全面呈现了相关成就,这些成就背后承载着深远的意义。该白皮书反映出我国对农村发展的深切关注,而农村公路的进步仅仅是农村整体进步的一个方面。这一进步不仅为农村居民带来了福祉,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阶段。

广大读者,您是否见证了农村公路的进步?您所在区域是否也有相似的变化?我们期待您的评论、点赞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