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海洋知识的传播受到广泛关注。在深圳,一场以海洋图书为主题的盛会圆满结束,即第三届盐田海洋图书奖的颁奖典礼。其中,《大湾区海洋动物图鉴》荣获“湾区之光奖”,成为活动的一大亮点。

奖项背后的图鉴特色

《大湾区海洋动物图鉴》具有显著价值。该图鉴内容极为丰富,涵盖14门、27纲、90多目及300多科,收录了600多种大湾区海洋生物。王炳深圳东部地区长期拍摄,汇编成此图鉴集。书中融合了众多海洋生物知识及大量图片,直观且严谨地展现了大湾区海洋世界的丰富性和魅力。对于大湾区儿童而言,此书不仅是一本读物,更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大湾区海洋动物图鉴:揭秘600余种海洋生物,带你探索深圳东部海底奇观  第1张

该图鉴揭示了粤港澳大湾区特有的海洋生物风貌,相较于一般海洋动物书籍,其价值更为显著。此书犹如一把解锁大湾区海洋奥秘的钥匙,能迅速唤起读者对本土自然环境的亲切感。

作者的拍摄初心

王炳,该作品的创作者,与海洋有着深厚的渊源。2009年,在一次潜水体验中,他被鱼儿身上散发出的生命光辉深深触动。自那时起,他踏上了海洋摄影的征程。他的初衷是,将目之所及的海洋美景传达给更多的人。他目睹了海洋生物独有的美丽,内心充满激情,对海洋生物充满好奇与热爱,渴望让更多人了解这些美好。

王炳在早年摄影时,其动力源自对这项活动的纯粹热爱。面对广阔的海洋,他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其中五彩斑斓的海洋生物在他看来充满了神奇。因此,他决定通过摄影手段,将这些景象永久记录。

作者的知识分享之路

自2012年以来,王炳开始将研究成果公之于众。他不仅致力于个人对海洋生物的研究,更致力于扩大知识的传播范围。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他被聘请为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及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的客座教授。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参与科普教育工作。他经常在高校和公益组织中举办科普讲座。通过这些讲座,他还培养了大量年轻的海洋科普讲师。

王炳每次授课都视为传播的良机,他致力于让公众更多地认识海洋生物,感受其神秘之处。在他看来,这些海洋生物的知识不应仅限于少数人,而应广泛传播,让更多人共享。

大量的水下作业

王炳在艺术生涯初期,投入了大量时间于水下探索,累计超过1000小时。对他而言,潜水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同他人逛菜市场一般。他在水下遇见了众多海洋生物,如鸟爪拟帽贝、裸掌盾牌蟹、瓜参、海葵、海蟑螂、白纹方蟹等。这些鲜为人知的海洋生物,因他的坚持,得以呈现在更多人眼前。

每一次生物的影像记录,都非偶然所得,均体现了王炳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所寻得的珍贵瞬间。

疾病影响下的转变

命运多舛,2017年,一场脑中风打断了他平静的潜水生涯,迫使他结束了潜水工作,转而投身于讲学及培训。尽管身体状况出现变故,他仍不懈地传播海洋知识。即便卧病在床,他仍通过网络为“潜爱课堂”授课。然而,命运再次作弄,2020年,他再次遭遇脑卒中,从此告别了讲台。

王炳历经两次疾病之苦,其身体遭受重创,导致他无法再像往昔那般活跃于他钟爱的海洋科普工作前沿。尽管如此,他内心或许满怀遗憾,然而,他的精神却持续鼓舞着众多人。

图鉴的出版历程

王炳的授课PPT深受学员推崇,被誉为海洋知识的宝库。其中蕴含了他多年的海洋学识。为了使这些宝贵经验得以延续,潜爱大鹏团队基于他的讲稿和资料,进行了细致的编辑和整理,成功推出了《大湾区海洋动物图鉴》。该书可视为王炳对海洋生物的热爱、研究及知识传播历程的精华。这种独特的传承方式确保了他的学术成果未因疾病而湮灭。

当前海洋知识的普及工作仍需深化,此书的问世无疑为这一领域增添了一抹亮色。关于王炳这位即便面临重重困难仍致力于海洋知识传播的人,读者们有何见解?期待大家的热情讨论与交流,同时亦欢迎对本文给予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