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关“七万件儿童羽绒服中无一含真羽绒”的报道公布后,消费者感到震惊和愤慨。过去仅被视为笑谈的“名不符实”问题,如今在羽绒服领域,尤其是儿童用品领域,已不再是一笑而过,而是令人忧虑的欺诈行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涉事企业以次充好
企业负责人承认了以“粉碎毛”假冒羽绒的事实。这些羽绒服标签标注绒含量为70%,但实际含绒量几乎为零。这一行为构成严重欺诈。涉及7万余件儿童羽绒服,影响众多消费者权益。这不仅让消费者浪费金钱,还可能使儿童在寒冷冬季缺乏足够的保暖措施。涉事企业缺乏商业道德,仅追求利益。这种造假行为必须受到严厉惩处,以确保向消费者作出交代。
羽绒服市场乱象丛生
羽绒服市场现状复杂,存在不少商家采取不正当手段,如削减成本、制造和销售假冒产品。这一现象不仅限于儿童羽绒服领域。这类伪劣羽绒服通常以低价和网络销售为特点。许多商家利用“大牌平替”的幌子在电商平台进行营销。他们在直播中展示的产品与实际发货不符,主播的宣传变成了欺诈手段。消费者不仅遭受经济损失,情绪也受到负面影响。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伪劣产品可能对消费者健康构成风险,同时扰乱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多种造假方式
目前,已查获的假冒羽绒服制作手段繁多。部分商家以飞丝、粉碎毛等混合物冒充羽绒,以迎合所谓的含绒量要求;某些产品标示的绒子含量与实际相差甚远,如标称90%实则不足50%;更有恶劣者,直接用蓬松棉、聚酯纤维等填充,并伪造标识和质检报告。此类行为使消费者难以防范。消费者通常难以识别真伪,只能依赖商家的宣传和吊牌标识,而这种信任却常被不良商家滥用。
消费者权益受损
消费者购买这类伪劣羽绒服风险极高。他们不仅在经济上受损,投入了购买羽绒的费用却未获得相应的产品。例如,有消费者反映,他们按90%含绒量的价格购买羽绒服,但实际保暖效果远低于预期。此外,这种购买还可能对消费者精神造成伤害,对于那些在寒冷季节依赖羽绒服保暖的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一种雪上加霜的打击。更有甚者,这种保暖性能不佳的羽绒服可能使穿着者容易感冒生病,对健康构成威胁。
辨别技巧与举措
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及部分媒体公布了“真假羽绒服”的鉴别方法,为消费者购买提供了依据。然而,这尚不足以解决问题。本质上,需强化技术检测,比如运用前沿检测技术迅速测定羽绒服的含绒量等关键参数。此外,建立健全全流程监管体系至关重要,需从生产起始到销售末端进行严格监管。比如,设立产品独一无二的追溯码,从原料采集阶段起记录产品信息,以便在问题发生时能准确追踪。这样,对假冒伪劣产品实现源头追溯和精准打击,进而维护市场秩序。
市场需长久净化
净化羽绒服市场非短期内可达成。尽管儿童羽绒服无羽绒问题已凸显,但市场积弊已久。相关部门需持续加大整治力度。消费者亦需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然而,仅依赖消费者谨慎态度,仍处于被动地位。人们不禁好奇,何时能安心购买到合格的羽绒服?消费者渴望的是一个健康、诚信、无欺诈的市场。敬请点赞并转发此文,共同关注羽绒服市场规范,让更多民众了解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