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航运界对老旧船舶的拆解活动表现出浓厚兴趣。江门市的船厂正迎来拆解业务的活跃期,省内船只纷纷选择在此进行拆解,同时,上海、天津、宁波等地的外地船只也纷纷加入这一行列。这一趋势背后,隐藏着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具体情况。

政策推动效益显著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交通运输部于8月出台的关于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补贴的详细规定,是当前推动拆解热的关键动力。以“东疆祥”号船长陈道强为例,其船只在1998年建成,至今已运营26年。得益于政策扶持及海事部门与公司的专业指导,陈道强的船只仅用54天便完成了申报与拆解。该补贴政策吸引了众多船东选择拆解老旧船舶,既淘汰了旧船,又使船东获得了补贴,实现了互利共赢。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此政策,将加快航运业老旧船舶的更新换代,对行业格局产生正面效应。该政策不仅对船东个人收益产生影响,还间接作用于航运市场的运力供给等多个经济层面。
广东省须遵循此政策,确保在2024年完成144艘旧船的淘汰与拆解任务。这些拆解作业需在12月10日之前完成,且仅限于江门市五家拥有相应资质的船舶拆解厂。此计划体现了政策目标的明确性和细致的部署安排。
江门市籍船舶拆解情况
江门市注册的旧船中,有26艘次已被列入拆解清单。拆解作业进展顺利,其中19艘已拆解完毕,4艘正在进行拆解,3艘尚未启动。这些信息显示,江门市的拆解工程正按预定计划有序推进。这一成就归功于相关部门的紧密合作与助力。江门海事局在协调与监管中扮演了核心角色。江门市船只平均使用年限较长,这些船只的拆解不仅标志个别船只的退出,更是优化调整本地航运产业结构的关键步骤。从战略高度来看,这种调整将促进江门航运业的健康发展与持续增长。
江门海事局监管措施
江门海事局在监管与服务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作为船舶拆解地的海事管理机构,江门海事局成立了现场监拆工作组。该局与交通运输局及船舶检验机构紧密协作,加强业务审批、拆解确认、台账管理等环节的保障力度。这些措施保障了拆解流程的顺畅和管理的规范化。江门海事局梳理了老旧船舶报废拆解流程,精确掌握了关键监管环节和进港监管要点。同时,编制了《老旧船舶拆解监督管理指引》,有效优化了包括水上拆解防污染监管、通航安全管理、船舶注销登记在内的多项重要问题的处理方法。
预报管理制度针对外来船舶
香港面临大量外地旧船拆除的挑战,江门海事局已采取预报管理措施,对即将拆除的外来船只实施有效停泊管理。这一制度贯穿了从拆除前到拆除后的全过程。无论船舶源自省内或省外,不论来自上海、天津或宁波等地,均能在江门市船厂有序进行拆除。该制度不仅保障了待拆除船只的合理停泊,还确保了江门市水域周边环境及交通秩序的安全与稳定。
江门海事局的目标与担当
陈杰安处长,江门海事局船舶监督处负责人,指出淘汰旧船并更新是交通运输行业实现高质量转型的关键。江门海事局将发挥其专业优势,加强船舶拆解的监管与服务。这一举措旨在保障拆解安全,防止环境污染,并提升拆解效率。未来,该局将严格遵守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的指导,承担起高度责任,推动行业持续发展。他们期望通过政策的有效实施,促进船舶更新,助力航运业快速向高质量转型,为建设交通强国作出贡献。
当前事件进展中,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是:众多老旧船只的拆解活动,是否会在短时间内对航运业产生显著影响?若影响确实存在,我们应如何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希望读者在阅读本文后,能够给予支持,如点赞或转发,以便让更多对此话题感兴趣的人士获得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