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字看似平凡,实则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深意。对其含义,各界说法不一。巴人的信仰对象亦历经多次变迁,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亦隐匿其中。

巴字含义探究
在现代汉语里,“巴”字常与其它汉字结合。然而,追溯至先秦时期,川渝陕鄂地区曾存在一个名为“巴”的部族。有观点提出,“巴”字形状似水流,可能是因古代巴国境内的阆水、白水而得名。另有“植物说”认为,该字源起于在四川盆地,尤其是重庆地区盛产的苴植物。
基于地形分析,部分学者提出“巴”可能是指“坝”的别称,因而巴族可能因居住在平坝而得名。此外,考古和语言学资料亦支持一种观点,即“巴”在壮泰语系中对应“鱼”的发音,且与蜀王鱼凫存在某种联系。

巴字在说文中的解释
《说文解字》中记载,“巴”字原指虫类,亦有人认为其与食象的动物有关,具有象形特点。现代汉字“蛇”由“它”字旁和“虫”字组成,而“它”字衍生出其他含义。近代学者章炳麟认为,“巴”字代表蟒蛇,“莽”字与“巴”字在古音中发音一致,“巴蛇”一词常被连用,有时亦称作“修蛇”。众多学者赞同“巴”字指代大蛇的观点。

巴人与蛇崇拜

巴人是否崇拜大蛇作为图腾尚存争议。部分学者提出,大巴山可能就是大蛇山,而蛇巫山位于大巫山地区,这些地区均为古代巴人的活动区域。此外,“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一成语最早见于《山海经》,与早期崇拜蛇的巴人文化紧密相连。《山海经》中记载了“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的传说,这或许表明巴人在发展过程中曾以象为图腾,而图腾之间的争斗可能促成了巴族神话的形成。
巴人多崇拜物
“巴从西南来——巴人的历史与文化特展”中展出的巴人器物上,纹样以虎最为常见。巴人部落众多,除了蛇,虎、鱼凫、鳖灵等图腾也受到不同部族的崇拜。商代早期至中期,巴人首领廪君领导各部族实现了一致,此过程中,原本存在多样的图腾文化。
白虎图腾的崛起
巴人领袖廪君化身白虎之后,白虎图腾逐渐融合了巴人其他图腾文化。在战国时期,巴人对虎的崇拜达到了顶峰,虎的形象在出土的巴人文物中随处可见。以往巴人崇拜的对象包括大蛇、鱼、鳖等,而白虎则成为了他们最为崇敬的信仰,它不仅团结了人心,也庇护了族人。
巴文化的历史意义
巴人的文化及历史为现代社会提供了诸多启示。其发展历程展示了民族从众多图腾信仰逐步过渡至单一信仰的过程。这些图腾不仅揭示了巴人的精神面貌,亦映射了当时的生存状况以及族内互动。这提示我们在研究古代民族时,需深入挖掘图腾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在此,我们向读者提问,古代图腾文化对现代社会在解读历史与促进民族融合方面起到了何种作用?期待广大读者踊跃留言、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