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工作时长延长和负荷加重,肩颈损伤患者数量持续上升,且患者群体呈现年轻化特点,此现象日益突出。在11月“全国爱肩月”活动期间,生活报记者赴哈尔滨市五院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相关情况。

汽车修配厂老板的遭遇

近日,一位52岁的修配厂老板刘某在冬季车辆换胎的高峰时段,为了给顾客快速换胎,超负荷地工作。起初,他只感到肩膀轻微疼痛,胳膊偶尔难以抬起,但他并未给予足够重视。然而,近期肩膀疼痛加剧,胳膊甚至无法抬起,于是他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哈尔滨市第五医院骨科九病房(运动医学科)就诊。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肩袖严重受损,需立即进行治疗。经过多种治疗手段,刘某的疼痛症状得到了显著缓解,生活逐渐恢复正常。这一事件也提醒广大忙碌的劳动者,一旦身体出现不适,应尽早进行检查。

众多年轻人从事着高强度工作,其中不乏外卖骑手、快递配送员等职业,他们常常长时间工作且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肩颈部位因此容易产生不适。不少年轻人如刘某,往往对初期症状视而不见,最终使得问题变得严重。

王大爷的秋收困扰

王大爷今年58岁,拥有丰富的田间劳作经历。在今年的秋收期间,他发现举起右臂变得异常困难。由于之前曾出现过类似症状但未引起重视,他在前几天玉米收割时,肩膀突然无法抬起,甚至无法握住物品。在妻子的建议下,他来到哈尔滨市第五院就诊。经过医生的询问和检查,确诊为肩袖肌腱撕裂。随后,他接受了麻醉闭合松解术治疗。两周静养后,疼痛消失,活动恢复正常。许多老年人如王大爷,往往忽视小病小痛,坚持劳作,认为这些小问题会自行痊愈。

不仅老年人,其他群体亦倾向于形成此类习性,坚信自身体魄强健,无需担忧。然而,随着年龄的递增或劳动强度的累积,肩颈问题可能随时显现。

肩周炎疾病解析

鞠超杰副主任医师指出,肩周炎系由肩关节囊及其周边软组织的损伤与退化引起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此病症可引起粘连,并具有自限性。其症状包括肩部疼痛、运动受限及肌肉萎缩等。该炎症在关节囊周围形成粘连,亦称作“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研究文献表明,未经干预的自然恢复期最长可达六年,平均约为二十一个月。肩周炎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介于2%至5%,多见于40至60岁人群,且女性患者比例高于男性。掌握肩周炎的相关知识,有助于人们在出现相关症状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该现象可能对个人的日常起居造成影响,如穿衣困难、取物不便等。具备一定的医学常识,人们能对其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在自己或他人出现类似状况时,进行初步的诊断。

治疗方法介绍

52岁汽修厂老板因工作超负荷,肩膀剧痛难忍,肩周炎年轻化趋势令人担忧  第1张

鞠超杰强调,肩颈疼痛需及时接受正规治疗。他列举了六种常见治疗方式。部分肩周炎患者可通过健康教育及“观察等待”自行缓解。此外,还有麻醉闭合松解术、关节镜下松解术等多种方法。不同的治疗方式针对不同的病情。对于病情较轻的肩周炎患者,可能仅需观察等待并结合健康教育,便可逐渐恢复健康。

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采取王大爷类似的手术等专项治疗。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对于治疗效果及康复进程至关重要。患者应在患病后主动与医生交流,清晰了解治疗方案的利弊,以便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重视肩颈健康的必要性

众多类似刘某和王大爷的情况屡见不鲜,众多人因工作繁忙或疏忽大意,使得肩颈损伤加剧。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中,肩颈健康常被忽视。人们投入大量时间于工作中,肩颈长期承受压力。这种压力的长期积累,可能引发肩袖损伤、肩周炎等疾病。

预防措施同样需受到重视。适度的运动,如工作休息时进行颈部旋转、肩部伸展等活动,能有效减轻肩颈压力。当前,职场人士肩颈问题频发,这一群体值得关注。

患者的心声与期望

刘某和王大爷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深刻体会到了肩颈保健的必要性。他们期望更多的人能够从他们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当前正遭受肩颈疼痛困扰的人们普遍渴望社会给予这一问题的更多重视。他们希望医护人员能更广泛地传播预防与治疗的相关知识。同时,他们也期待有更多资源用于肩颈疾病治疗研究的深入。

患者患病后,工作和生活多少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人们普遍期望这种干扰能够降至最低。同时,企业是否应当为员工提供肩颈健康的福利措施,比如安排定期的肩颈健康检查?

读者们,不妨分享一下你们是否遭遇肩颈不适或有哪些预防肩颈疾病的良策?期待大家踊跃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积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