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影像》版块设立了“一线蹲点”专题,该栏目通过摄影作品来呈现日常生活的点滴和时代的进步。该主题特别关注了新滩村,使我们得以目睹渔民的生活以及众多守护者的无私付出。这些内容不仅充满感人之处,同时也揭示了在时代变迁中小村庄所经历的转变。

新滩村的渔民生活

从晨曦到夜幕,镜头下的时代脉搏:一线蹲点记录平凡中的伟大  第1张

新滩村坐落在洪泽湖畔,是一个平和的渔村。11月6日,清晨六时左右,渔民将养殖的螃蟹运到老子山镇青牛码头进行交易。自洪泽湖实施禁捕政策以来,当地仅存100多户人家,500余口人。尽管渔民的生活略显孤寂,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劳作船只穿梭在湖面上,构成了他们普通而又独特的生活方式。在这片水域,渔民们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与这片滋养他们的湖水密不可分。尽管人数在逐渐减少,但他们的故事依然充满感人力量。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渔民群体展现出了一种特有的执着。湖区实施禁捕政策后,渔民的数量结构发生了变化,然而,留存下来的渔民依旧维持着古老的生活方式。他们的船只继续在湖面上往来,日常生活与湖水紧密相连。这种在时代潮流中坚守的行为显得尤为珍贵,它记录了一个村庄的演变和成长。

水上医生王开元

从晨曦到夜幕,镜头下的时代脉搏:一线蹲点记录平凡中的伟大  第2张

王开元医生是湖区的一名水上医师。他在自家的船只上从事医疗工作已有26年。在11月4日这一天,他负责为渔民进行慢性病的随访工作。由于渔民数量有所减少,且他们的体质普遍较强,因此前来就诊的患者并不多,他身边只有猫咪相伴。他因此被亲切地誉为“水上120”。多年来,王开元医生始终坚守在湖区,驾船为渔民提供医疗服务,无论春夏秋冬,只要渔民有需求,他便会出诊,这种精神值得人们的尊敬。

从晨曦到夜幕,镜头下的时代脉搏:一线蹲点记录平凡中的伟大  第3张

王开元医生尽管面临患者稀少的情况,却始终未曾萌生退意。他对渔民群体怀有深厚情感,尽管患者数量减少,他依然坚守岗位,肩负着这份职责。多年来,他一直是渔民健康的守护者,其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在此小渔村具有深远影响。

邮递员唐真亚退休返岗

唐真亚曾是一名邮递员,退休后于5月份重返湖区,继续从事快递派送工作。在“双11”当天,他清晨便驾船为渔民送去快递。作为全国劳动模范,每当看到渔民收到邮件时脸上露出的笑容,他都感到无比幸福。在湖区,他传递着情感与温暖,即便已退休,仍积极发挥余热,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极为珍贵。

唐真亚对湖区怀有深厚的感情,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了如指掌。即便退休后本可享受宁静的晚年生活,他却选择重返湖区工作。他的归来为渔民提供了更多便利,使他们能迅速获取外界信息。他犹如一位温馨的使者,将新滩村与外界紧密相连。

从晨曦到夜幕,镜头下的时代脉搏:一线蹲点记录平凡中的伟大  第4张

电力工人邱兵的巡检工作

新滩村依水而建,电力工人邱兵携带着工具包,在堤坝间来回检查线路。在1月6日的巡视中,他未曾忽略任何潜在问题。无论夏日炎炎还是冬日寒冷,电路一旦出现故障,他总是迅速赶至现场确保电力供应。他如同守护渔村光明的守卫,无声无息地守护着新滩村的用电安全。

邱兵的日常工作看似普通,但对新滩村而言却至关重要。他负责的日常巡查确保了渔民们的生活用电稳定。在新滩村这偏僻的渔村中,他是那些默默无闻却伟大的守护者之一。若没有他和同事们的守护,新滩村的渔民生活将面临严重挑战。

从晨曦到夜幕,镜头下的时代脉搏:一线蹲点记录平凡中的伟大  第5张

新滩村的新变化

11月25日,王建生,一位上岸渔民,已开始在当地的体育用品厂就业。新滩村的老年活动室已成为村民的新休闲地。青年志愿者胡勤虎于11月6日协助老人采摘柿子,展现了青年一代对村民的帮助。新滩村正经历着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该地在时代进步中的新面貌。

新滩村经历了从单一渔村向多元发展的转变。村民转行从事陆地工作,老年活动中心落成,志愿者活动频繁,这些变化标志着村庄的发展与进步。这些现象亦反映了村庄在时代潮流中持续向前的态势。

新滩村人的坚持

从晨曦到夜幕,镜头下的时代脉搏:一线蹲点记录平凡中的伟大  第6张

尽管经历了众多变革与进步,新滩村居民的话语透露出他们的执着。“只要湖中尚存一位渔民,我们便不会放弃上岸。”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正如湖区的芦苇一般。民警与志愿者等守护者亦如此。在发展的浪潮中,新滩村依然保持着那份不屈不挠的毅力。

新滩村村民的毅力构成了强大动力,这种动力激励着所有关注该村的个体。正因如此,新滩村展现出独有的吸引力。为渔村提供服务的他们,宛如芦苇一般,无声地守护着这片水域,构成了令人动容的景象。

从晨曦到夜幕,镜头下的时代脉搏:一线蹲点记录平凡中的伟大  第7张

新滩村这类在时代变迁中持续进步与坚守的村庄,能为其他地区提供何种借鉴?欢迎各位踊跃发表意见、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