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大麻镇大庄村文化公园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正在进行。活动以文化公园为平台,通过“垃圾分类奇遇记”的形式,让公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这种模式无疑是一种创新且高效的环保推广手段。
健身步道的独特之处
今年10月建成的健身步道,全长550米。这条步道与众不同,以垃圾分类为主题。步道旁设有800平方米的亲水平台和栈道。步道色彩丰富,带有垃圾分类标识,曲折延伸至大庄村文化公园。步道两侧点缀着垃圾分类景观小品,周围分布着各种游乐设施。这种独特的布局旨在既提供休闲健身空间,又悄无声息地传播垃圾分类知识。周边环境弥漫着垃圾分类的气息,仿佛让人沉浸在垃圾分类的海洋之中。
分区功能各有不同
此步道特色显著,划分为四个不同区域。其中,基础步行区域以垃圾分类为主题,展示了各类分类标识。环保理念区通过展板和小雕塑等,普及环保知识,阐述垃圾分类的环境价值。拍照打卡区充满趣味,游客可在此留下影像,背景为丰富的分类元素,深受年轻人和儿童喜爱。娱乐休闲区供人休息娱乐,并融入垃圾分类元素装饰,各个区域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集科普展示、宣传教育、互动体验于一体的户外教育平台。
趣味游戏吸引众人
步道上设置了多种有趣的互动游戏,例如卡通角色扮演和翻翻乐等。这些游戏设计得非常可爱,吸引了众多小志愿者停下脚步,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过程因而变得生动有趣。在参与翻翻乐的过程中,小志愿者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比如了解到用过的卫生纸和橡皮泥应归类为其他垃圾。这些游戏巧妙地利用了孩子们喜爱玩耍的本性,将垃圾分类的知识巧妙融入其中。孩子们在玩乐中不经意间记住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而且这种知识还有可能像种子一样,通过小志愿者传播给他们的家人和周边的人。
志愿者的积极感悟
在这次特殊的公园活动中,小志愿者们满载而归。他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而且激发了将所学知识分享给他人的愿望。不少志愿者表示,周末将继续参与,以便向父母传授垃圾分类的技巧,还有志愿者计划将这一体验分享给母亲。活动现场,小志愿者们情绪高涨,他们的热情同样激发了周围人的共鸣。这种由孩子们发起的垃圾分类推广活动,不仅具有深远的意义,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市民的积极反响
文化公园的新升级精品路线受到市民的一致好评。众多市民自愿参与了“游园清洁行”活动。村民沈艳透露,每当看到宣传内容,她便会自觉维护公园环境卫生。此处已成为众多村民闲暇时的常去之地。他们期望更多村民能在此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踊跃投身于这一“新时尚”行动。这种公众的自觉意识增强和积极参与,对于村庄环境的改善及垃圾分类推广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
村庄后续的环保计划
大庄村计划充分利用垃圾分类主题平台。他们致力于推广绿色、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旨在将该地建设为垃圾分类知识的“新课堂”。目标不仅在于当前让村民学习分类知识,还期望村民在日常生活如游园、闲坐、娱乐等场合自发执行垃圾分类,以营造更宜人的村庄环境。若此模式在更多地区推广,效果如何?欢迎读者留言、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