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华:用青春和热血坚守监狱战场,16年藏蓝梦想铸就无悔人生  第1张

在当代社会,监狱人民警察的辛勤坚守与无私奉献常常被忽视,他们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为了社会的安全和稳定默默承受重压。辽宁省北镇监狱一监区的监狱长孔德华,他的事迹无疑是这一群体中的璀璨明珠。

从警初心

十六年前,孔德华怀揣着对藏蓝梦想的向往,加入了监狱人民警察的队伍。他在辽宁省北镇监狱开始了自己漫长的职业生涯。自那时起,他的命运便与监狱工作紧密相系。年轻的孔德华热血沸腾,对未来抱有满怀期待,同时也深刻认识到这一岗位的责任之重。这一职业选择,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他心中理想信念的寄托。那藏蓝的制服背后,承载着对正义、安全和改造服刑人员的责任。他所处的工作环境特殊,监狱如同没有硝烟的战场,每一个决定、每一次行动都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众多青年投身特殊职业,孔德华亦如此,怀揣从警之梦,坚定地留在了这一要求极高耐心与毅力的岗位。岗位虽远离尘嚣,却是对内心极大的考验。

扎根基层一线

自投身警界,孔德华始终坚守在基层一线。这一岗位不仅处理着纷繁复杂的事务,更是各类任务执行的最前线。他始终表现出对组织安排的绝对服从,多次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多年来,他一直扎根于此,对基层工作细致入微,全力以赴。尽管基层工作面临诸多挑战,资源与支持相对匮乏,环境艰苦,但他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

九年间,他担任分监区长,成为狱警学习的典范。他的务实工作态度,在与服刑人员和同事的交往中赢得了广泛尊敬。在要求积极参与教育改造的关键岗位,他坚持高标准的日常行为准则,始终铭记“监管无小事”,全身心投入每一分钟。这不仅是对职业规范的恪守,更是他责任感的体现。

改造服刑人员

监狱工作核心任务之一即为教育改造服刑人员,这一过程漫长且充满挑战。对于狱警而言,成功改造一名服刑人员带来的成就感难以言表。以服刑人员侯某为例,其因缺乏亲情而性格孤僻,常对警察管理不服从,忽视监管规定。面对这一难题,孔德华并未放弃,而是多次与他进行交流。在交谈中,孔德华不断认可侯某的亮点,逐步激发其改造的积极性。这种以人为本、积极正面的改造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时间的流逝,侯某的改造信念持续增强。起初的抵触情绪逐渐转化为主动改造的态度,更难得的是,他开始主动劝导其他犯人积极改造,以期早日重返家庭。这一转变充分证明了孔德华教育改造工作的成效显著,彰显了他在此领域独到的策略和深刻见解。

临危受命组建监区

2023年年末,监狱需完成整合组建一监区的任务,孔德华再度肩负重任。面对组建新监区的重重挑战,困难程度远超预期,新任务、新团队、新管理模式如同三座难以逾越的高山。为确保警察队伍的稳定,并保障新监区的监管安全,他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他主动与监区警察进行工作沟通。此类交流不仅涉及工作部署,更侧重于心灵层面的互动,以促进双方更快地相互理解,达成共识,进而迅速构建起高效的执行力。此外,他特别强化了对警察关于服刑人员谈话教育的指导,确保新监区在服刑人员调动与融合过程中能够顺利推进。这一系列果断且有效的措施,为新建监区的稳定与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创新管理模式

在常规的监区管理实践中,孔德华提出了一项创新的管理方案。他强调,监区领导需实行双人值班制度,一人负责监区现场值班,另一人则需入驻监狱指挥中心。这种值班安排确保了监管视野的全面性,现场值班领导直接负责监区管理,而指挥中心的领导则通过监控和巡查来监督监区的日常运作。

他不满足于仅限于内部的自省,而是主动借鉴其他监区的成功经验,以发现并弥补自身的不足。他采取的点线面结合的管理方式,显著提升了监区的整体管理水平。此外,他擅长挖掘员工潜能,通过举办各类活动激发青年骨干的活力,营造了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位警察都能在公平竞争的条件下发挥个人优势,共同推动监区向更高水平发展。

自律坚守底线

孔德华无论是在职场抑或日常生活中,都始终如一地秉持着最初的信念与责任。他重视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这一系列的努力使得他在遭遇各类复杂情境和潜在诱惑时,能够有效进行自我控制。

孔德华对自己的行为准则有着清晰的认识,坚决维护职业底线,绝不过越“红线”。他的这种自我约束,不仅在工作领域表现为廉洁自律和公正执法,更是一种对职业荣誉和个人价值的坚守。近年来,孔德华凭借卓越的表现,荣获多项荣誉,如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辽宁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辽宁五一劳动奖章等。这些荣誉充分证明了他在长期坚守和努力中所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肯定。

关于孔德华在狱政领域所展现的付出,您有何见解?欢迎您为本文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