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校宿舍管理领域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例如,病危学生无法直接进入宿舍楼寻求120急救,亲属病危时,请假学生因未到规定时间而不得离开宿舍。此类事件引发了众多思考。这些事件反映出管理中人性化缺失等问题的严重性。
事件概况
11月25日夜间,某学院宿舍管理员因处理问题不当,被调离原职并扣除绩效。在山东省的一所职业学院,一名女生声称因急救人员为男性而遭拒,而学院方面则表示急救人员并未受到阻拦,只是由于联系宿舍管理员,导致有两分钟的延误。事件的具体情况已明确,涉及地点为高校宿舍,涉及人物包括学生、宿舍管理员和医护人员,且多起事件集中在同一时间段。这些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此类事件并非孤立,其发生频率正呈上升趋势,每一件类似事件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
学校管理思维问题
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非个别员工态度问题那么简单,其根本在于管理思维的僵化。众多学校的管理模式过于单一,缺乏对现实情况的灵活应对。例如,某高校在强调“校园安全”的同时,权限设置混乱不清,导致管理未能真正以人为本。在这样的学校环境中,人性化的考量缺失,对学生而言显得极不公平。虽然安全至关重要,但如此失衡的管理模式是否充分考虑了潜在的风险和特殊需求?
考核机制与权限
高校的考核制度存在一定问题。当前,一线工作人员的操作权限与考核评价紧密相连。以门禁系统为例,权限设置存在不合理之处,导致原本灵活的门禁操作变得极为繁琐。例如,宿管人员在面对诸如亲属病危等紧急情况时,一个简单的放行也可能面临处分风险,因此他们更倾向于机械地执行规定。在多起事件中,本应优先处理的特殊情况,如亲属病危,由于考核机制的束缚,宿管人员缺乏变通权限,不敢轻易放行。
学生压力影响遵守程度
当前,面临巨大竞争压力的学生们的实际状况亟需关注。他们所承受的学业、就业、保研等多方面的压力极为严峻,容错空间极小。因此,学生们往往不敢对学校的规定提出质疑。即便规定存在不妥,为了个人未来的发展,他们也会选择默默服从。以门禁刷脸事件为例,即便是在面临火灾等危及生命的情况下,学生仍需遵循刷脸规定。尽管规则深入人心,但缺乏灵活性。学生们因担忧成绩、毕业等因素受到影响,不得不在不合理的要求下牺牲许多必要的自由。
规章制度的局限
规章制度无法全面覆盖现实中的所有情况。一味僵化、缺乏变通的执行规则往往适得其反。我国高校在制定规则时,意图从多角度控制风险,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常陷入僵化的困境。规则的初衷是维护校园秩序,保障学生正常生活与学习,然而,过度僵化的执行却违背了这一初衷。例如,某些高校在强调校纪校规时,以影响毕业等严重后果来恐吓学生,使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死板的规则执行方式是否需要改进?
管理服务于人
教育的终极目标与管理的核心宗旨应当是服务于学生。学校在制定各项管理政策时,应确保其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而非阻碍其发展。高校决策者需审视现行管理体系,加强对特殊情况的预案关注。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我们需要明确,是否真正将学生的根本利益置于首位?是否已考虑在危及生命或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各位读者,面对这些由管理僵化引发的诸多问题,您认为如何才能有效改善这一状况?若您对高等教育管理持有独到见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点赞或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