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应急管理部官方网站公布了内蒙古阿拉善新井煤业有限公司露天煤矿“2·22”特别重大坍塌事故的整改与防范措施实施效果评估报告。报告详细披露了内蒙古自治区的矿山安全状况,既展示了整改成效,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值得关注。

新措施出台后的调查力度

自“2·22”事故发生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已出台针对较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升级调查处理措施。该办法对较大规模及以上的事故实施严格调查。对于因职责不履行导致事故发生的,将对企业、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进行“一案三查”,并统一追究责任。截至目前,内蒙古共调查了10起较大事故,其中5起已结案。众多人员受到追责问责,23名企业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22名党政及部门人员被追责问责,这一力度产生了显著的震慑效果。通过这些措施,安全监管责任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和落实。

专项整治后的矿山安全水平

内蒙古制定事故调查办法,2·22事故后严究责任,真能杜绝类似悲剧吗?  第1张

11月22日发布的评估报告指出,自“2·22”事故发生之后,内蒙古自治区对安全发展理念给予了更高的重视。在矿山安全治理领域,该地区不仅积极推进重大事故隐患的专项排查和整治,还付出了诸多努力。他们完善了安全生产的体制机制,并有效增强了监管执法的能力。在专项整治方面,他们制定了针对露天煤矿和非煤露天矿山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方案,该方案从六个方面展开工作。各级矿山安全监管部门共查处了11935项问题隐患,其中55处边坡角超出设计要求的煤矿已停产整顿。在设备配置上,全区所有正常生产和建设中的煤矿都已安装了边坡监测雷达,数量从事故前的36台激增至252台。

全区综合整治的成果与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全面启动了矿山安全生产领域的综合整治行动。在此过程中,各级矿山安全监管部门和监察机构迅速响应,共排查出23884处安全隐患,并处以6610万元的行政处罚。此外,责令81座矿山暂停生产并进行整顿,其中1座矿山被关闭退出,20座矿山被关闭待整合。自治区能源局协调联盟市对煤矿进行了安全交叉互检,并对62处煤矿进行了复查。对于监管不力的盟市,自治区能源局进行了通报批评。然而,在抽查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例如阿拉善盟有6处煤矿长期无人作业,且未按规定安装“电子封条”。

个别煤矿中介的监管情况

盟市及旗县对煤矿中介机构的检查中,确实存在若干问题。共计检查了468家煤矿中介机构,揭示了258项问题。但遗憾的是,行政处罚的力度不够,仅达到了1.2万元。内蒙古矿山安全监管部门直至现场评估结束后,才开始着手整顿监管执法作风,对中介机构的专项整治检查亦不够彻底。这些情况反映出,在中介机构监管领域存在明显漏洞,有可能对整个矿山安全体系造成影响。

部分煤矿仍存在的安全隐患

部分煤矿依然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在鄂尔多斯市长滩露天煤矿,部分安检员尚未获得煤矿安全检查特种作业操作证,这一情况直接影响了安检工作的专业性和效率。五圪图精煤矿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报告未能及时更新,资料收集于2022年10月,而报告编制完成则推迟至2023年6月,这种工作效率的滞后性可能对煤矿安全构成威胁。

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依旧严峻

本次现场评估刚刚落幕不足一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的官板乌素煤矿便发生了致四人死亡的窒息事故。这一事件凸显了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安全生产的现状依然严峻。尽管已实施多项整改和预防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众多新出现的隐患表明,内蒙古在矿山安全生产领域仍需付出长期努力。

内蒙古自治区在实施了一系列整改和防范措施之后,仍发生了矿山安全生产事故。这背后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们诚挚邀请读者朋友们发表评论,积极参与互动。同时,也欢迎您点赞并转发本文,共同关注这一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