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其中,经营者实施明码标价成为关键环节。在商品与服务的交易过程中,价格标识不明确导致了一系列纠纷。近日,市市场监管局就经营者在销售、收购商品及提供服务时的明码标价问题进行了明确解答。
商品标价内容
在商品销售过程中,经营者需明确标注关键信息,这对消费者至关重要。以零售业为例,商品需标注名称、价格及其计量单位。商品名称帮助消费者识别所购商品;明确的价格便于消费者比较不同店铺的价格;计量单位使价格更加直观。同理,在服务行业,如美容美发,应提供服务项目、内容以及价格或计费方式等信息。这样做确保消费者在消费前充分了解价格相关要素。此外,在价格表示上,通常以阿拉伯数字标注人民币金额,已成为普遍遵循的规范。
在农产品收购领域,经营者负有告知责任。例如,在乡村的粮食收购点,经营者需向农产品销售者明确告知产品种类、规格、质量等级及收购价格等关键信息,或是在收购现场进行公示。这样做有助于农民充分了解其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减少因信息不透明而可能遭受的经济损失。
标价形式众多
经营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明码标价。在实体店铺中,标价签(包括电子标价签)、标价牌、价目表(册)、展示板、电子屏幕等形式普遍存在。例如,商场内的服装店常用标价签,而家电卖场则通过电子屏幕来展示价格信息。实物或模型展示、图片展示也是有效的标价方式。家居店通过展示家具实物并在其旁边贴上价格标签来进行标价。对于金融、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多服务行业,电子查询系统更为适用。以医院为例,患者可在电子查询系统中查看诊疗项目的收费标准,这种方式既便捷又高效。
价格比较需谨慎
在进行价格对比时,经营者需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商业促销活动中,所标注的比较价格信息必须真实无误。以电商平台上的电脑销售为例,若商家声称其产品价格低于其他商家,该比较价格必须经过验证,确为真实。若非如此,则可能误导消费者,使其误以为获得优惠而购买,但最终发现价格并不真实,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信任,还可能破坏市场的公平与公正。
网络销售及服务领域同样设有明确的标价规范。经营者在通过网络渠道销售商品或提供相关服务时,必须通过网络页面以文字或图像形式进行明确的价格标注。例如,在线教育课程在购买页面应清晰展示课程总价,以及每个课程模块的具体价格,确保消费者能够清晰了解消费详情。
附带服务需标价
经营者在销售商品的同时提供附带服务,必须对附带服务进行明码标价。以家电销售为例,在销售空调时,配送、安装、调试等附加服务同样应标明价格。消费者在了解这些价格后,可以明确安装空调所需额外支付的费用。然而,部分商家在销售时未明确提及附加服务的费用,而在实际提供服务时却索要高价,这种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在使用文字表达价格信息时,通常应采用规范的汉字书写。同时,根据业务的具体需求,亦可以适当使用外文。例如,在国际酒店中,为了便于外籍顾客理解,常常会采用中英文两种语言来标注商品的价格。
特殊情况标价
若商家根据不同的交易条件设定不同的售价,必须对这一情况予以明确标注。例如,在批发与零售两种交易条件下,若价格有所差异,则必须清晰标示出相应的交易类型及具体价格。同时,价格如有变动,应及时更新价格标签。至于赠品,商家亦需规范处理,包括标明赠品的名称及数量。若赠品附有价格或价值标识,则应同时注明该经营场所内当前商品的销售价格。以商场促销活动中赠送的小礼品为例。对于可细分为多个收费项目的服务,需详细列出每个项目的收费标准,如同旅游套餐中需明确标注交通、住宿、餐饮等分项费用。
涉外企业在采用人民币进行标价和结算时,必须同时以中英文标注商品名称及服务信息。若存在行业协会或市场主办方,其职责包括协助监管,如农贸、商场及超市等场所的明码标价工作,均由主办方负责执行。
标价违法处罚
市市场监管局强调,经营者在购销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必须确保明码标价,遵守规定的标价内容和方式。执法检查中,若发现经营者违反价格标价规定,将依法进行处罚。例如,过去一些商家在菜单上未标明价格,故意高价收费的行为,将受到严厉打击。这些措施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公平公正的原则。
各位读者,若你遇到商家价格标注违规的情况,是否会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举报?我们热切欢迎您对本文给予点赞与转发,同时,我们也期待您的宝贵留言参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