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则令人惋惜的消息传遍各处。我国著名经济史学家,被誉为新中国第一代女经济史学者的杰出代表周秀鸾教授,于2024年11月22日下午在武汉逝世,享年97岁。这一事件无疑给经济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生于厦门书香世家

1928年,周秀鸾在福建厦门的一个文化世家出生。自小,她便接受了优质的教育,并在家庭文化的熏陶中逐渐展现出才华。她拥有卓越的学习天赋,这为她在学术领域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石。1949年,周秀鸾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商学院,随后步入更高层次的学术领域。

周秀鸾在学术成长的道路上持续努力。之后,她前往岭南大学经济研究所深造,攻读研究生学位。在那里,她得以成为著名经济史学家梁方仲先生的弟子,并受到了陈寅恪、彭雨新等知名学者的指导。这段学习经历显著地拓宽了她的学术领域。

辗转各地求学执教

1952年,周秀鸾完成学业,踏上了教师之路,随后在西南财经学院(今西南财经大学)担任教职。在1953至1956年间,她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史专业研究生班深造,师从尚钺、戴逸、傅筑夫等史学界的知名学者。在多变的学术氛围中,她持续汲取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学术修养。

随后,她与知名经济学家赵德馨教授结为伴侣。1956年,他们共同踏入中南财经学院(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校园,投身于教学与科研事业。自此,他们携手同行,为我国经济史学的发展贡献了无数力量。

致力于经济史研究

周秀鸾将毕生精力投入于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研究。她著作等身,出版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等多部作品。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尤为突出,被誉为学术佳作,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被频繁引用。

赵德馨教授的长期合作伙伴,她对该领域贡献卓著。在众多杰出作品中,她积极参与,包括协助赵德馨教授主编《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讲义》、《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教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这些作品对中国经济史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知网侵权维权事件

周秀鸾教授与赵德馨教授因涉及知网维权事件而备受瞩目。2021年年底,赵德馨教授对知网提起侵权诉讼,此案引发了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知网未经许可擅自转载了赵教授逾百篇论文,且未支付稿酬,甚至要求作者在查阅自己的论文时还需付费。

周秀鸾加入了维权行列。2022年5月,法院判决认定知网侵犯了周秀鸾的4篇学术论文版权,并责令其赔偿损失。知网在败诉后采取了措施,于5月12日向赵德馨教授夫妇进行登门道歉,并表示愿意重新上架相关论文。同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知网涉嫌垄断行为启动了立案调查。

沉痛悼念周秀鸾教授

周秀鸾教授的离世给学术界带来了巨大的遗憾。她的研究贡献,在中国经济史学领域犹如一座座指引方向的灯塔,为后来的研究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众多悼念者纷纷回忆起她生前的点滴,对她严谨的学术态度、丰硕的学术成果以及在学术界的深远影响表示由衷的敬佩。

她的学子们亦在追忆她,她作为教师的崇高风范对学生们的生命轨迹产生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她的形象将永驻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

引发的深刻思考

周秀鸾教授的离职引发了对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的深思。当前,我们是否还需关注诸如知网侵权等事件?学术界是否已构建起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以防止学者的研究成果遭受侵犯?读者朋友们,您对知识产权保护有何见解?欢迎踊跃发表评论、点赞并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