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红星资本局经过调查揭露了一些令人震惊的购票“暗箱”行为。消费者原本意图购买从A地至B地的机票,然而飞猪、去哪儿等平台在未明确告知的情况下,擅自售出联程票。这些平台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更高的利润,此现象已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质疑。
平台暗售联程票
调查中频繁出现类似案例。谭女士在飞猪平台花费1403元购买新加坡至成都的机票,却被告知四川航空实际提供的为联程票,价格仅为1035元。同样,正义喵在去哪儿平台购买广州至大连往返机票时,同样遭遇了类似情况,购买后才发现是联程票。这些事实表明,此类情况并非个例,众多消费者在未被告知的情况下被强制购买了联程票。这种做法使消费者陷入被动,其权益受到损害,同时也严重破坏了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
联程票背后逻辑
业内专家指出,航空公司出于销售和客座率的考量,通常会将联程机票价格设定得较低。以小机场航班为例,由于客座率较低,往往会有联程票的设置。部分销售政策存在漏洞,为在线旅游平台(OTA)和机票代理商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购得低价联程票后,再转手卖给消费者,从中赚取差价。尽管在某些情形下,消费者可能不会遭受损失,例如在联程票为所有航班中最低价时,但这种未经消费者同意的转售行为,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律师观点剖析
北京嘉潍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赵占领指出,该案例的核心在于消费者支付的费用是否足以独立购买首段航班的机票。以谭女士的案例为例,她花费1403元购买的往返机票,需核实这1403元是否能够单独购买新加坡至成都的单程机票。这一观点为评估消费者是否遭受欺诈提供了依据。若消费者有能力单独购买机票却被迫购买了联程票,那么该平台的行为便值得进一步调查。
弃程票相关风险
网络中流传着一种说法,称购买联程机票后若弃程,乘客可能会被列入黑名单。这一消息引起了众多消费者的担忧。然而,红星资本局通过电话咨询了南方航空和四川航空,于11月22日得到了官方的回复。两家航空公司均明确表示,乘客在乘坐联程航班时,有权放弃后续航段,而不会被拉黑。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国外航空公司的做法则有所不同。有业内专家指出,若国外航空公司的乘客频繁弃程,他们可能会被加入黑名单,从而失去购票资格。这种差异以及国内航空公司在处理此类问题时的谨慎态度,为消费者在购买机票时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
平台盈利目的
平台此举旨在追求更高的经济收益。在众多购票交易中,联程机票的差额构成了可观的收入来源。平台未向消费者明示,便利用了他们希望直达目的地的心理,促成利润更高的联程票销售。尽管此举在价格上未必每次都损害消费者利益,但在道德层面和商业信誉方面却明显受损。
消费者权益保护
消费者起初因对平台的信任而选择在其处购买机票,然而遭遇未经授权的联程票销售,其权益如何能获得保障?购票过程中理应体现消费者的权利和自主选择权。那些被平台秘密销售联程票的消费者,无疑处于一种不公平的境地。若你身为消费者,在平台上遭遇此类问题,你将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期待大家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展开讨论,以提醒更多消费者在购票时保持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