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阿塞拜疆当地时间午后,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9次缔约方大会(COP29)的中国展区,一场以“迈向碳中和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新实践”为主题的边会顺利举行。此次会议取得了显著成果,引起了众多人士的极大关注。

边会成功举办

11月19日下午,阿塞拜疆COP29会场内,中国角成功举办了边会。本次活动的核心目的是集中展示和交流我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实践成就。众多国内外嘉宾踊跃参与,共同见证了《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24)》蓝皮书的发布。该蓝皮书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哥伦比亚大学地球学院联合主编。此次活动的圆满举行,充分展现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立场。

中国可持续发展新实践:7 年稳步提高,综合指数累计增幅达 46.8%  第1张

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在相关领域的成就抱有高度期待和密切关注。COP29全球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背景下,中国展区所举办的边会,不仅成为展示其可持续发展成就的窗口,而且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蓝皮书成果显著

蓝皮书揭示了多项关键发现。自评估工作启动以来,我国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已连续七年保持稳定增长,累计增幅高达46.8%,这一增长幅度尤为突出。同时,经济发展、社会民生、资源环境、消耗排放和治理保护等五个领域的单项指数亦呈现上升趋势。这些成就充分展示了我国在多个领域实现协调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经过综合评估,珠海、青岛、杭州、广州、北京、上海、南京、无锡、长沙、合肥等城市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展现出显著实力。在这些城市,生态环境、产业结构、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均受到了重视并投入了资源。以珠海为例,其生态文明建设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贡献显著。

企业面临机遇和挑战

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就相关议题发表了看法。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目标及实现“双碳”愿景,我国急需大量资金投入。这一转型过程极为关键,且蕴含着庞大的商业机遇。国家已明确双碳工作的具体路线图,政策体系也相对完善。然而,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需积极探寻有效的商业化运营模式及途径。

企业不仅依赖资金注入,更需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绿色低碳的转型对具备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需求紧迫,因此,整合资源、强化人才培养显得极为重要。这一举措不仅关乎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而且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城市的重要角色

郭栋,身为蓝皮书的主编,强调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城市消耗了自然资源总量的75%和能源总量的80%,并且,它还贡献了75%的二氧化碳排放。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转型被视为解决全球气候危机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这一现象凸显了城市在可持续发展中承担的巨大责任。

当前,城市发展遭遇数据不全的难题。在企业和城市乃至国家层面,碳排放数据的预测均存在不确定性及误差,对可持续发展的推进造成了不利影响。这一全球性挑战亟待引起广泛关注,并寻求解决方案。国际合作在此显得尤为迫切。

以往发布情况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哥伦比亚大学地球学院并非首次发布蓝皮书,他们已经连续七年推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蓝皮书。在这七年里,他们构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CSDIS)”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该体系为每年的可持续发展评价和比较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学术基础。这一系列成果体现了持续的学术进步,具有深远且重要的意义。

引发更多思考

我国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已取得显著成就。但与此同时,诸多问题和挑战亦不容忽视。在国际社会对支持与合作的实际力度上,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变化对各国均构成挑战。我们期待各方可积极发声,分享观点,并对我国在该领域的努力给予正面评价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