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层 97 米高退役煤气化装置定向爆破,湖南石化公司再创纪录  第1张

11月20日,中石化湖南石化公司进行了一次爆破作业,该事件吸引了公众的目光。此次爆破针对的是一座高度为97米的“退役”煤气化装置的西侧框架。这次爆破不仅是企业转型升级的一部分,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显著的发展成果。

旧装置退役历程

2003年10月,老煤气化装置工程启动建设。经过三年的努力,该装置于2006年完成并投入使用,其核心功能是将原料煤转化为合成气,为下游用户提供关键支持。自投入运营以来,即便在没有备用炉的严峻条件下,该装置也持续进行优化和改进,有效突破了技术瓶颈。在17年的运营中,共申请了超过10件专利,其中5件已获得授权。2023年11月26日,该装置更是刷新了纪录,实现了高负荷A级安全连续运行266天。目前,该装置按照计划已正式停运,此举旨在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战略,解决化工产业对城市和长江的包围问题。

该旧设备承载着时代的痕迹,记录了企业化工生产的历史长河。这些自那个时代投入使用的设备,经过多年持续运行并不断攻克技术难关,其对企业过往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破与立之间的关系

此处体现了破与立的哲学辩证,旧设备的淘汰旨在为新的发展态势让路。其退役并非失败,而是完成使命后的荣耀退场。此举为企业环保战略的转型提供了空间,旧设备退场,新设备方能登场。

当前,绿色化工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老旧设备的使用正遭遇日益增加的环保挑战。淘汰这些设备,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布局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新装置上线情况

2023年11月25日,湖南石化在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的新区,实现了煤气化装置的顺利启动。该装置采用了自主研发的国产技术。

近一年来,新区内酰胺部门已实施了一系列运行优化措施。通过灵活切换三套气化炉,该部门已实现整体的长周期稳定运行,并向下游提供了充足的合成气供应。这一新装置成为了企业的新动力,推动了更加高效和环保的生产模式的诞生。

新设备相较于旧设备,展现出更为先进的技术优势,且更贴合当代环保生产的标准。观察新设备的运行成效,预计其将具备更高的生产能力和更低的能源消耗。

技术升级的意义

技术从旧设备向新设备的转型,标志着显著的进步。旧设备具备连续多日安全运行的能力,而新设备在这一点上实现了进一步的优化。此升级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更有利的地位。

采用国产水煤浆气化技术的全新设备,或许更能与我国产业供应链相契合。此举不仅有利于国内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这标志着企业在技术变革的推动下,积极寻求变革的成果。

环保使命的履行

退役旧设备是执行环保职责的重要举措。湖南石化公司通过此举,旨在解决化工产业对城市和江河的包围难题,从而更有效地保护长江生态环境。该公司以实际行动,致力于守护一江清水。

新型设备在优化操作中实现了更为环保的生产流程,显著降低了污染物排放。由此可见,企业在从建设到运营的全过程中正全面推行环保转型策略。此举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

企业发展的新局面

旧设备退出使用,新设备投入运行,这一变化标志着企业的发展迈向了新的阶段。湖南石化在技术升级、环保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规划与布局。

新装置的顺利运作有望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利益,其稳定供应合成气的能力尤为关键。这一优势将推动企业在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实现更深入的拓展。展望未来,企业将如何制定新的战略规划和技术创新?这无疑令人充满期待。我们诚挚邀请读者点赞、分享,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