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舟山鼠浪湖码头见证了重要事件。当天,“矿石天津”号40万吨级散货轮缓缓驶入码头停靠。与此同时,另一艘同等级别的散货轮正在泊位上卸载铁矿石,这一幕吸引了众多目光。两艘船只的同步靠泊作业,标志着码头在散货运输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既带来了众多机遇,也带来了诸多挑战。
首次双轮并靠作业
11月21日,舟山鼠浪湖码头见证了“矿石天津”号与另一艘40万吨级散货轮的同步作业。这是码头历史上的首次创举。舟山地处要冲,作为货运中转的关键节点,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此次双船同靠作业不仅为码头发展增添了新动力,也为浙江自贸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的建设贡献了新力量。这一事件在中国港口货运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未来有望成为其他港口学习的榜样。
此类双轮并靠作业的实施,需确保码头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及操作水平。在作业前,码头工作人员必定进行了充分的筹备,涵盖了泊位规划、设备检查等关键步骤。这些环节均至关重要,对作业的顺利进行具有决定性影响。
未来几日卸货情况
在未来数日内,两艘40万吨级散货轮将卸载约80万吨铁矿石。这一数量极为庞大,对码头的高效运作提出了要求。卸载完成后,这些铁矿石的去向将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它们可能被运往我国各地,为众多工程建设提供原料。
在卸货作业中,码头设施承受着压力测试。从卸货设备到转运车辆,再到储存场地,每个环节均需精确协作。若任一环节出现故障或运转不顺畅,将干扰整体卸货进程,对各方造成不可预见的损失。
码头接卸能力飞跃
潘健,码头公司运营操作部负责人,指出双船并靠作业标志着码头接卸能力的显著提升。这一进步使得码头能够处理更多40万吨级散货轮的作业,吸引更多大型船只在此停靠。这一变化为码头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并有助于进一步释放其产能潜力。
提升接卸能力的同时,对转运堆存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升级需求。海关在码头开展铁矿石智慧监管试点,显著提高了码头及堆场的周转效率,有效缓解了转运堆存的顾虑,确保码头发展无后顾之忧。此举为多方协作共同增强码头整体功能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海关智慧监管模式
舟山海关作为全国海关试点单位之一,在鼠浪湖码头开展了铁矿石智慧监管的试点工作,对进口散装矿产品实施了远程水运检查和取样。以往,海关关员需亲自现场观察、盯守和测量,而现在,通过自动化设备将信息传输至远程查验中心。以40万吨级散货船为例,这种检查模式能够将提离放行时间缩短近30%,并节省成本超过12万元。
在智慧监管的框架下,监管机制与企业的卸货流程紧密融合。一旦发生异常情况,现场即可进行排查和处理;若无异常,货物通常在卸载完毕后即刻离场。此模式既确保了货物监管的严格性,又有效兼顾了货物流转的效率。
码头多年来的发展
舟山鼠浪湖码头自开港以来,已历经8载,变化显著。最初,铁矿进口量仅为731万吨,如今已增至近3700万吨。业务类型也从单一的进口转运,拓展至保税混矿等新兴业务。特别是保税矿石混配业务,在全国范围内已连续领先5年。历经风雨洗礼,码头逐渐发展壮大。
在这段历程中,码头工作人员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们不断优化管理流程,更新设备设施,并与各方合作日益紧密。正是这些努力,使得码头在国内外货运市场上取得了稳固的立足点,形成了当前良好的发展态势。
海关后续保障举措
杭州海关已制定清晰的发展蓝图,计划继续深化大宗商品海关智能监管试点。针对鼠浪湖码头产能的增强,将不断提升监管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其核心目标在于确保进口铁矿石的监管既严格又高效,以持续助力浙江自贸试验区成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的关键节点。
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对码头的发展极为关键,它们不仅确保了货物的安全,还提升了码头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关于海关采取的这些措施,能否助力舟山鼠浪湖码头成为国际一流的大宗商品码头,我们拭目以待。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并点赞及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