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江西进贤县七里乡寺背村的红薯种植基地呈现出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村民们正热情洋溢地收获红薯,这一幕背后蕴含着众多发展故事和增收的期望,引人注目。
进贤县七里乡红薯采收忙
11月19日,江西进贤县七里乡寺背村红薯种植基地内气氛热烈。村民们在晴朗的天气里积极开展采收工作。红薯收获机在田间来回移动,不断挖掘出许多饱满、圆润的红薯。该基地红薯种植已初具规模。现场,村民们正忙碌地进行分拣、装袋等作业,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喜悦之情。
这种丰收景象并非偶然所成。当地土壤与气候条件适宜红薯生长,且村民经过多年累积,种植技艺日益精湛。红薯种植已成为当地农业的核心活动,每到收获时节,村民们齐心协力,共同参与。
安徽人周联带来新活力
数年前,安徽的周联抵达了寺背村。他看中了这片占地600亩的荒地,并决定在此种植红薯。他采纳了滴灌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效果显著。种植出的红薯在生长质量和产量上均超越了以往。这些红薯口感绵软、香甜可口,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喜爱。滴灌技术能够精确供应水分和养分,降低了资源浪费,同时也有助于红薯生长过程中的管理。
周联的创业活动另一方面也为本地的红薯种植引入了新的观念。村民从他那里掌握了新技术和先进的种植管理方法,并开始对自家红薯的种植方式进行优化,从而推动了当地红薯种植业的整体进步。
食品加工厂提升附加值
基于红薯种植业的进步,周联在地区创办了食品加工厂。该厂采用多道严谨的工艺流程,将红薯转化为不同形态。首先,红薯被研磨成细滑的红薯粉,接着又制成筋道可口、富含营养的红薯粉条。红薯,作为一项传统农作物,过去主要以原料形式出售,其附加值相对较低。
加工成粉条后,其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以红薯为例,原本售价仅几元每斤,加工成粉条后,价格可升至十几元每斤。此举不仅为周联带来丰厚收益,还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容小觑的推动作用。周边村民得以在工厂工作,赚取工资,同时自家种植的红薯也找到了更广阔的销售途径。
七里乡土地政策助力发展
近年来,七里乡在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土地资源的利用。首先,该乡不断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如对种植红薯等农产品的农户实施补贴,涉及种苗、化肥等多个方面。这些补贴措施有效降低了农民的种植成本。其次,七里乡积极推动种植规模化、生产机械化和产品有机化的发展。
大规模的种植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以过去分散的小块土地种植为例,它们现在转变为连片的大规模种植,这不仅便于管理和收割等作业,也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机械化生产的推广使得原本需要几天人力完成的农活,现在只需数小时机械操作即可完成。此外,红薯的有机化种植不仅提升了其品质,也为市场带来了更广阔的前景。
2024年红薯产业成果展望
截至2024年,七里乡红薯种植面积显著增加,达到了2176.5亩。预计总产量将达到5400吨。这一数据充分反映了七里乡红薯产业的强劲增长势头。如此之高的产量无疑将更加显著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
在市场销售领域,他们制定了相应的策略。首先,他们致力于加强本地市场的稳定,向本地消费者供应新鲜红薯和加工粉条等商品。与此同时,他们也在积极开拓外地市场,通过网络电商、农产品展销会等多元化渠道,将产品推广至更广泛的区域。
红薯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
红薯产业的持续发展,当地村民是最大的受益者。这一收益体现在多个层面。例如,周联通过流转土地,向村民支付租金,使村民的土地资源产生了经济效益。此外,村民在红薯种植基地的劳动获得了工资收入,同时,他们自家种植的红薯也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食品加工厂中,部分村民成为固定员工,另有部分在农闲时段担任临时工以增加收入。对七里乡的居民而言,红薯产业宛如一棵摇钱树,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关于七里乡红薯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您有何见解?敬请于评论区点赞、转发及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