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蓬华镇黎阳村的芥菜在当地享有盛名,然而去年部分芥菜出现病害,不仅令菜农心忧,也对蓬华芥菜的生产构成了威胁。幸运的是,科技特派员及时介入,为芥菜生产提供了保障。

芥菜生病危及生产

科技特派员出手,拯救生病的蓬华芥菜  第1张

蓬华芥菜在当地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遗憾的是,去年部分芥菜遭受了病害,这引发了菜农们的极大担忧,因为这与他们的收入直接相关。若芥菜产量受损,菜农的生活将面临困境。此外,蓬华芥菜拥有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其生产问题将对这一品牌造成损害。对于蓬华镇而言,蓬华芥菜是当地重要的农产品,对全镇的经济发展产生着显著影响。

福建农林大学参与了相关调研工作。当地对芥菜病害问题高度重视。一旦发现芥菜生病,黎阳村的村干部立即进行了积极汇报。镇级部门迅速响应,随后邀请了福建农林大学的陈贵松副教授及其团队前来协助。

陈贵松团队首次调研

2023年年末,陈贵松带领团队抵达黎阳村,行动正值霜冻将至之际。团队在村中多个种植区域细致选取了8至9个样本。经过严谨比对,初步诊断为芥菜感染了根肿病。但这一初步判断尚需进一步精确。为此,他们携样本及部分土壤返回福州,寄望于专业实验室的检测,以期获得确切的诊断结果。

科研团队在此次行动中体现了其严谨作风,充分认识到错误判断可能引发不当的防治手段,这对芥菜的恢复极为不利。他们对于科学研究的尊重,为后续防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多方专家不断助力

救治芥菜的过程中,陈贵松副教授并非孤军奋战。今年三月,团队特地邀请陈发兴教授前往黎阳村进行评估与指导。此外,今年十一月,陈贵松团队重返黎阳村,特别邀请了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的潘腾飞副教授,并携带着两个研究团队的菌液。

科技特派员出手,拯救生病的蓬华芥菜  第2张

专家团队的扩充,汇聚了丰富的智慧资源。这些专家均在其专业领域内具有卓越成就,他们的不同观点相互激荡,形成互补。这一现象亦反映出蓬华镇在应对芥菜病害问题上的坚定决心,即便付出高昂代价,也务必确保芥菜病害得到有效治理。

根肿病的危害与防治

潘腾飞副教授向群众详细阐述了根肿病的危害。他指出,根肿病在初期会显现出生长缓慢、植株矮小的特征。虽然这些初期症状对产量的直接影响尚不明显,但不容忽视的是,它对未来大规模生产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潘腾飞及植病专家团队针对该病况,共同制定了一套综合防治策略。该方案涉及多项措施,如实施与非十字花科作物三年以上的轮作制度,进行深耕晒垄作业,增加有机肥料施用量,调节土壤酸碱平衡,并在播种前使用杀菌剂对土壤进行处理。该方案不仅科学合理,而且环保节能,完全契合蓬华芥菜品牌的标准和要求。

科技特派员出手,拯救生病的蓬华芥菜  第3张

蓬华芥菜的品牌价值

蓬华镇对“蓬华芥菜”品牌投入了大量的努力。自2014年起,该镇便着手申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历经三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17年成功完成注册。这一品牌承载了蓬华镇居民的心血与汗水。因此,每当芥菜出现病害,镇上都会给予特别的关注。

蓬华镇将该品牌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标识,显著提升了蓬华镇及其蓬华芥菜的知名度。这一举措对于推动当地农特产品进入更广泛的市场具有显著作用,并且有助于促进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

科技特派员的额外贡献

陈贵松团队在芥菜治病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过去一年多,他们深入黎阳村,足迹遍布各个角落。无论是在黎阳家风家训馆,还是在黎阳大峡谷,都留下了他们活动的印记。

陈贵松为黎阳村的发展整体规划提供了创新思维,尤其在农文旅发展规划方面表现突出。他洞察到黎阳村除芥菜外的丰富资源,如娑罗树等珍贵资产。他希冀通过开发这些资源,为蓬华镇的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各位读者,针对蓬华镇乡村振兴,除了已有举措,您认为还有哪些途径可以加以推动?欢迎踊跃留言、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