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9日,青岛市微尘公益基金会传来一则令人哀悼的消息:《铁道游击队》的作者刘知侠夫人,同时也是基金会的监事刘真骅女士,因病不幸离世。这一事件不仅对文学领域和公益领域造成了巨大损失,更让众多怀念她的人深感悲痛。

生平简介

刘真骅女士,1936年诞生于青岛。她的一生与这座城市紧密相连,既在此出生,亦在此奉献。在这片土地上,她编织了人生的多彩篇章。无论是在文学创作的征途上,还是在公益事业的领域里,都留下了她深深的印记。她的存在,宛如一颗闪耀的星辰,照亮了周围的一切。

铁道游击队作者刘知侠夫人刘真骅因病去世,享年 88 岁  第1张

刘知侠与她的生命紧密交织,自刘知侠离世,她怀着对丈夫的深切怀念与崇敬之情,接续其未完成的事业。她深知丈夫对文学的深情厚谊,并竭力通过自己的方式延续这份热爱。

文学传承工作

刘真骅秉承刘知侠的遗愿,投身于文学传承事业。她整理并出版了刘知侠的遗作《战地日记》,使读者得以一窥刘知侠的文学遗愿。此外,她耗时八年,倾注心血编辑出版了《知侠文集》五卷,共计250万字。这些工作考验着她的耐心与毅力,但她始终坚守,为文学界贡献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刘真骅在丈夫的文学造诣熏陶下,同样成就斐然。她的创作领域广泛,包括电视连续剧、改编剧等多种类型。例如,她独立创作了《夕阳里的故事》,与他人共同完成了《杀人街的故事》,改编了《刘知侠与芳林嫂》和《小小飞虎队》,还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红嫂》。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她的文学素养。

设立长篇小说奖

2024年3月,正值刘知侠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问世70周年,刘真骅个人出资100万元,创立了“刘知侠长篇小说奖”。此举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刘真骅表示,尽管刘知侠先生已离开我们33年,但他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极高赞誉。她以个人方式怀念刘知侠,即通过传承他钟爱的文学领域。她运用个人财富激励更多杰出长篇小说的创作,致力于推动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该奖项的设立,既是对过去的缅怀,也是对未来的鼓舞。它不仅能够避免才华横溢的作家因缺乏认可而默默无闻,更旨在发掘更多杰出的作品。

公益事业参与

刘真骅在文学界享有崇高声誉,同时在公益领域亦表现卓越。担任青岛市红十字会“微尘基金”的监督委员,她更是荣获“微尘公益之星”称号。这些身份彰显了她对公益事业的热情以及在该领域的显著地位。

她持续以实际行动为公益领域贡献力量。2023年12月5日,她向微尘公益事业捐赠了9件价值连城的拍卖品,其中包括白虎青龙七星剑、燕子石文房四宝等。这些拍卖品在第十五届微尘公益盛典上成功拍卖,所得款项将全部无偿捐助给基金会,用以支持其公益项目,充分体现了她的慷慨与无私。

对青岛文化的贡献

刘真骅,青岛人氏,对青岛的文化建设做出了不可小觑的贡献。她的文学作品中,大量融入了青岛的特色元素。在电视剧领域,部分作品更是直接在青岛进行创作与拍摄。通过她的作品,青岛的故事与文化得以传播至更广泛的受众。

她的公益行动往往与青岛地区机构紧密合作。以微尘公益基金会为例,它是青岛地区颇具影响力的公益机构。她的此类活动,无论是在文化传播领域还是在塑造青岛积极的社会风貌方面,均发挥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留下的精神遗产

刘真骅女士的离世令人深感哀痛,然而,她所留下的精神财富却将永存。她的文学创作精神将继续鼓舞着众多年轻作家投身于文学创作领域,不懈努力,以期创作出卓越的文学作品。同时,她的公益精神亦将激发更多人士投身公益事业,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刘真骅女士以积极的生活态度、深厚的对丈夫的爱意、对文学的无限热爱以及对公益事业的全身心投入,为社会大众贡献了宝贵的财富。各位读者,请问您认为在当今社会,刘真骅女士的哪些品质最值得我们学习?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点赞并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