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法庭活动正逐步演变为提升学生法律认知的重要途径。在湖南,一则引人注目的新闻于11月19日传出,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携手湖南商业技师学院公共教育部,共同策划并实施了一场模拟法庭活动。此次活动以校园霸凌为主题,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积极参与。
模拟法庭流程完整
模拟法庭活动聚焦校园霸凌议题。从筹备阶段起,参与者便严谨对待,无论是证据的搜集整理,还是角色的扮演,均细致入微。在法庭调查过程中,审理依据的事实清晰且准确无误。辩论环节中,审判长林家原与被告人余露就余露以借款为由,威胁被害人张航源索要钱财的行为进行激烈辩论。整个过程从庭前准备至宣判,严格依照刑事诉讼一审普通程序进行,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次极具教育价值的法律实践体验。
全面模拟法庭的运作流程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这样的模拟使学生能够深入掌握法律案件从启动到终结的整个流程,而不仅仅是获取书本上零散的法律知识。这种沉浸式的教学方式仿佛将学生带入了一个真实的法庭环境中。
学生转变观念
本次活动中,现场观摩的学生受到了深刻的触动。矿物2301班的学生欧阳佳坦言,她之前总觉得法律与自己的生活相距甚远,对法律知识也缺乏关注。
在观摩庭审的过程中,欧阳佳深刻体会到了法律对个体的规范作用。这一体验激发了他深入学习法律知识的决心,并努力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这一变化体现了模拟法庭对学生思想观念产生的正面影响。这种影响是直观且明显的,即从对法律的忽视转变为对法律存在的重视,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改进思政课教学
谢鹏,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负责人,强调指出,此次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种活动是思政理论课教学持续改进的积极尝试,它成功地打破了传统思政课程中单一的理论教学模式,带来了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活力。
通过模拟法庭这一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学生们能够对思政课程中的法治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此次活动是“小桔灯青年普法志愿服务队”成立后首次举办的主题活动,反映出学院正积极寻求思政教学的新方法。
“移动的思政课”创新计划
学院已提出构建“移动思政课堂”的规划。在不久的将来,学院将依据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创新教学形式、优化课程内容、拓展教学手段等,将是实施计划的核心环节。
思政课教学因而能变得更加生动灵活。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活动至多样化的场所,如社区、企业等。走出教室,不仅拓宽了学习与体验的范畴,也吸引了更多人士的参与,从而有效提升了思政课的育人效果。
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校园霸凌等不良现象在当今社会屡见不鲜。此类事件揭示了部分学生法治意识的缺失。因此,通过开展针对校园霸凌的模拟法庭活动,有助于普及法律知识,使更多学生认识到恶意索要钱财等行为的法律后果。
法治教育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从基础教育阶段至高等教育阶段,法治教育都应持续进行,并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教育内容应从理论转向实践,使学生深刻领会法律精神,对法律抱有敬畏之心,并最终实现自觉遵守法律的愿望。
对未来的展望
对于此类“移动思政课”模拟法庭活动,学校与社会均应提供更为广泛的支持。学校方面,应增加资金投入,以保障活动每次都能达到高标准的质量。同时,社会力量则可提供包括实践场地在内的各类资源。
大家对模拟法庭活动提升学生法治意识的做法有何看法?敬请于评论区发表意见,积极参与互动。同时,请点赞并转发本文,以扩大此类创新教育活动的关注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