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栋高楼猪舍、机器人管家,内乡县智慧农业成全国典型  第1张

当前,农业科技领域的发展备受关注。2024年,我国公布了智慧农业建设的典型案例。其中,河南省内乡县的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建设项目以其智能化生猪养殖解决方案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全国85个典型案例之一。这一消息无疑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热点。

内乡牧原综合体的智能化设备

智能化技术近年来成为众多产业升级的关键词。在内乡牧原综合体,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已无处不在。机器人沿着轨道自动行驶,实时将猪舍数据传输至管理平台。该综合体所使用的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牧原集团自主研发,全天候无间断作业。一旦检测到猪只出现异常,系统会立即向饲养员发送警报。这些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显著提升了生猪养殖的效率和科学性。

巡检机器人之外,猪舍还配备了温湿度传感器。先前引进的国外产品并不适用,因此他们依靠自身团队的力量研发出了适合猪舍使用的温湿度传感器。这一自主研发成果不仅展现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同时也更贴合实际的养殖需求。

“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理念

牧原综合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生产管理原则。此理念贯穿于生猪养殖的全过程。在当前生猪养殖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这一理念有助于从源头确保生猪的健康。

在养殖实践中,这一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严格的环境控制得以实现,借助智能设备对猪舍环境进行全方位监控。由于猪舍环境适宜,猪的健康状况得以保持,用药量相应减少。猪的健康状况改善,猪肉的品质也随之提高。

土地和人力成本上涨下的应对

目前,土地及人力成本持续攀升,对现代养猪企业构成了显著压力。牧原综合体正积极寻求解决方案。通过扩大规模以提升效益,借助科技挖掘潜力,这两项措施已成为关键应对之道。

牧原综合体于2019年底敲定了建设多层养殖模式的计划,并于2020年迅速启动了建设。至2022年,该综合体21栋猪舍楼已全部投入使用。这种新型多层养殖方式显著减少了土地占用,仅需传统养殖用地的五分之一左右。其快速投产的特点,彰显了土地资源利用的高效性。

整合产业链及数字化优势

牧原综合体在生猪产业链资源整合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构建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互联网平台,他们关键性地运用了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在养殖密度、物流成本以及产出效率三个方面,他们成功突破了既定的极限。

这一举措显著提高了整个产业链的生产经营效率。以“粮进肉出”为例,其工业化、流水线式的养猪模式表现尤为突出。在这种模式下,成本控制和疾病防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同时,在面对“猪周期”及“非瘟”等挑战时,该模式展现出更大的应对从容度。

高效的人力饲养模式

牧原综合体中,采用的人力饲养方式表现出极高的效率。单名饲养员能够同时照看2700至3600头生猪。这一模式充分展现了智能化与集约化生产力的进步趋势。

相较于传统养殖方式,此模式显著提升了人力效率,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员工得以通过智能设备对更多生猪进行管理。这些变化无疑是现代科技对生猪养殖业带来的深远影响。

对全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意义

此次入选的全国典型案例具有重大意义。这一荣誉凸显了牧原集团作为行业领军企业所具备的高品质优势。这不仅在本地区树立了典范,也为全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其他地区的养猪企业或农业公司是否能够借鉴这些经验,将此类智能化技术及理念融入自身产业发展?期待读者在阅读完毕后,分享个人观点并给予点赞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