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开区近期展开了一场聚焦生物多样性的深入研究,该活动吸引了广泛关注。经过一年的努力,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第二阶段工作圆满落幕。这一阶段的成果和意义显著,不仅标志着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关键进展,同时也开启了探索生物多样多元价值的新篇章。

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显著

北京经开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成果显著。在第一阶段,调查记录了丰富的鸟类种类,共计21目、64科、163属、306种。进入第二阶段,鸟类种数实现增长,亦庄新城范围内的鸟种数量从2022年的306种上升至321种,短短两年间新增了15种鸟类。这一数据明确展示了北京经开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就。这些鸟类在此地栖息繁衍,有力地证明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

亦庄新城鸟类记录新增 15 种,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显著  第1张

该成果来之不易,系多种调查方法协同作用之成果。首期调查通过设立样点、样线,并布设红外相机等方式,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而第二期调查则专注于关键区域,例如南海子公园、麋鹿苑等热点地带,同时设置了凉水河、宏达路等样线,并将公园预留地作为样点,运用先进技术进行动态监测。

一期调查意义非凡

2021年启动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行动具有深远影响。该行动揭示了经开区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生态价值极高。同时,它详细掌握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状况,并构建了数据库。此外,公众通过了解调查中的珍稀动植物,尤其是本地代表性物种,提升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这一变化使得当地民众从生态保护的旁观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

调查活动同时增强了公众对生态保护的认知。过去,许多民众对珍稀动植物知之甚少,而现在他们能明确辨识身边的生态资源,对当地自然环境抱有更深的敬畏之情。

二期调查的特色与作用

二期调查在多个方面展现了其独特之处。在调查地点的挑选上,特意选择了亦庄新城生物多样性集中的关键区域作为固定的监测样本地。例如,南海子公园这样的知名生态区,便充分体现了这一代表性。

此外,在技术应用方面,通过运用人工智能AI监测等先进技术手段,不仅能够实现更为精确的动态监控,而且能够有效追踪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价值的实时变化。这一举措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适时调整保护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亦庄新城鸟类记录新增 15 种,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显著  第2张

生态价值评估工作推进

生态价值评估作为一项关键任务,即将启动。评估将围绕生态系统服务、生态服务价值以及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三大维度展开,针对北京经开区进行区域生态价值评估。此举旨在更全面地洞察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

当地已制定多项方案以展示这些成就,如将二期调研结果融入,拟编撰《北京经开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及《亦城生态》,构建经开区“十四五”时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书籍。此生态保护规划对于汇总已有成果、引领未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亦庄新城鸟类记录新增 15 种,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显著  第3张

北京经开区未来将实施更多生态保护规划。计划扩大生态价值评价结果的应用领域,并提升企业和居民参与度及积极性。企业积极参与,有助于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间实现平衡。

科普宣传活动正被纳入规划,通过调查结果的应用,向公众普及生态环保与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有助于营造全社会共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积极氛围。

打造亦庄样板的期待

北京经开区希冀与社会各界合力塑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市协同发展的“亦庄模式”。实现此目标,政府、企业、公众等各方需齐心协力。各界可从多元视角助力该模式的构建。比如,企业可增加对环保技术的研发投入。

在此,我向各位提出一个疑问:您所在的城市是否开展了针对生物多样性的相关调查活动?诚邀各位留言、点赞并转发本文,以促使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事业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