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喜讯传来,四川省三台县失散44年的女子杨中琼终于找到了亲人。此事在当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成为了热门话题。这不仅是一起寻亲成功的案例,更凸显了公安干警多年来的持续努力,以及亲情跨越时光障碍的顽强精神。

44 年寻亲路,DNA 筛查比对终让被拐女子与亲人团聚  第1张

寻亲缘起

2024年10月16日上午,三台公安情指中心接到来自外省的张女士求助电话。张女士的母亲,王某某,自8岁起便遭拐卖,如今渴望寻回三台的亲人。这一愿望背后,是对家乡及亲人的长久思念。自被拐卖以来,王某某在艰苦的生活中,始终怀揣着对未知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渴望。

张女士衷心期望协助母亲寻回失散的亲人。她深切理解母亲多年来心中的那份空白,因此主动推动了寻亲工作。正是这个电话,标志着杨中琼寻亲征程的起始。

困难重重

民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王某某在被拐卖时年仅8岁,目前仅保留“三台”“马家桥”等零星记忆,这些信息对于寻找其亲人来说明显不足。由于缺乏更多线索,寻找过程犹如在茫茫大海中寻找一根针。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三台公安部门并未选择放弃。他们承担着寻找被拐卖者亲人的重任,深刻认识到这一使命的重大意义。每一次仔细查阅案卷,每一次深入排查和走访,都是他们向可能的希望迈进的一步。在这样的情况下,缺乏有效线索,他们依旧默默坚守,持续努力。

44 年寻亲路,DNA 筛查比对终让被拐女子与亲人团聚  第2张

不懈努力

民警投入了大量的工作精力。他们仔细查阅了案卷资料,并对周边乡镇进行了细致排查。10月31日,在乐安警务室建平派出所的支持下,民警成功锁定了一名疑似王某某的直系亲属——杨中明。这一重要进展的取得,离不开民警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他们对于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从众多线索中逐步梳理,最终揭示了真相。

在这段时间里,投入的人力物力难以估量。每位参与其中的民警都深刻认识到肩负的责任。他们所追求的,不仅是任务的完成,更是让那些多年未见的家庭得以团聚,这是他们坚守的信念所在。

确认真相

通过DNA检测与比对,确认杨中与王某某为同胞兄弟,从而推断王某某即为当年被拐的杨中琼。这一事实背后隐藏着一个令人哀叹的故事:1980年,年仅8岁的杨中琼被其舅舅诱拐,她的母亲同样被拐,且不幸去世,杨中琼从此与家乡亲人失联。

经过长时间不懈的努力,尽管多方寻求线索,但由于侦查条件的限制,过去始终未能取得突破。期间虽开展了打击拐卖儿童的行动并尝试解救,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这一结果的确认,对杨中琼及其家人而言,无疑是极大的安慰,同时也对那些参与寻找工作的所有人员付出的努力给予了肯定。

欢喜重逢

44 年寻亲路,DNA 筛查比对终让被拐女子与亲人团聚  第3张

11月12日,上午时分,杨中明家中举办了一场热闹的认亲仪式。兄妹二人在此等待了数年,终于在这一刻得以相见。鞭炮齐鸣,他们激动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经历了44年的分离,此刻的亲情显得格外浓厚。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被这份团圆的喜悦所深深感染。

杨中琼历经多年思念,终于迎来了团聚的时刻,她重返家族的温暖怀抱。杨中明则因妹妹的归来而感到家庭得以圆满,失而复得的亲情让血脉的联系得以重建,这份血脉的纽带让人深刻体会到了亲情的伟大力量。

表达谢意

11月13日午后,杨中明兄妹向民警刘晓辉赠送了锦旗,以此表达对他们及其团队在打击拐卖儿童工作中所付出努力的由衷感谢。刘晓辉工作室在打拐寻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成功找回136名失踪儿童,并协助117个家庭实现了团圆。

民警们的辛勤付出理应被铭记,他们在众多寻亲故事背后默默耕耘。每一条被拐者归家的道路,都凝聚了他们的艰辛努力。此故事亦唤起了公众对打拐行动及那些持续寻亲者的关注。您身边是否有相似的寻亲故事,或是关注过打拐案件?期待大家踊跃分享、评论并点赞。

44 年寻亲路,DNA 筛查比对终让被拐女子与亲人团聚  第4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