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百节镇肖家村的81户村民之前遭遇了青苗补偿款拖欠的难题。近期,他们已及时收到了应得的补偿款项。此事件的顺利解决,得益于纪委监委的主动介入和有效推动。
补偿款拖欠情况
肖家村河道治理工程影响到五个村民小组的80多户人家,涉及青苗补偿事宜。项目启动时,明确承诺在今年3月底前支付补偿金。然而,期限已过,补偿款却未见踪影。这一情况让村民们焦虑不已。尽管每户的补偿金额可能不多,但总计超过15万元,涉及80多户,影响范围颇广,不仅影响了村民们的日常生活,也影响了他们对政府的信任和期待。在此背景下,村民冯远凤曾对何时能收到补偿款感到担忧,因为这笔款项至今尚未到账,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
在推进某些民生项目的过程中,暴露出执行环节存在脱节现象。即便设有协调会议和明确的支付期限,仍无法保证村民能按时获得应得的补偿款项。
纪委监委介入
达川区纪委监委积极开展了“有事找纪检”活动,纪检监察干部通过实地走访收集到了这一问题线索。面对线索,纪委监委反应敏捷,迅速向百节镇和区水务局发出交办通知,要求立即开展调查核实工作。他们深刻认识到事件的严重性,对涉及众多村民利益的问题不敢有丝毫懈怠,并立即组织召开了集体研判会议,旨在推动事件的解决。纪委监委展现了应有的态度,凸显了维护群众利益的坚定决心。
这显示出,在群众利益遭受损害的情况下,纪检监察体系具备严密监控与快速反应的能力。该体系能在第一时间掌握问题线索,并迅速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应对。
深入调查找出根源
调查过程中,纪委监委揭示,事件复杂性超出预期,原因在于施工线路的调整。这一变动导致了前期土地丈量与实际占用之间的偏差,进而影响了征用土地面积的准确核定。在此背景下,项目业主与施工单位在资金拨付问题上意见不一。问题似乎陷入僵局,若不能解决核心矛盾,村民的补偿款恐将继续无法发放。
纪委监委在此阶段的作用尤为突出,他们严格监督各方,深入挖掘问题根源,这成为解决整个问题的关键环节。由此可见,面对复杂的民生项目资金问题,唯有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方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多方协调的努力
达川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强调,将主动开展协调工作。他们要求施工方迅速确定施工路径,并在审批完成后,与镇、村共同推进测量工作。此外,他们还向村民进行政策解读,以争取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决定初期由施工方先行垫付青苗补偿金,后续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最终结算。与此同时,百节镇人民政府也加入其中,与施工单位签署了土地和青苗补偿协议。这种多部门协同、相互配合的模式显得尤为关键。
处理民生问题时,多部门协同合作展现出强大的合力。单靠某一部门独立作战是不够的。各环节及相关部门必须各尽其责,这样才能为民众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可能性。
补偿款成功兑付
经过一系列的协调与处理,81户村民已通过“一卡通”转账方式悉数领到青苗补偿款。这一喜讯对村民而言意义重大。正如冯远凤所言,短短几天便收到了补偿,令人惊喜。村民们对纪委监委及相关部门的辛勤工作表示由衷的感激,之前的忧虑亦随之消散。
观察此事,可见各级部门若能积极协作,以解决问题为宗旨,即便是看似棘手的资金兑付难题,亦能得以顺利解决。
纪委监委的整体成果
自今年起,达川区纪委监委聚焦于民众的迫切需求,在乡镇(街道)及村(社区)积极推广“有事找纪检”的服务理念。他们严厉打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法行为,切实保障民生福祉。截至当前,一系列显著成果已显现:共收集群众诉求2739件,推动解决2603件,发现线索426条,对191人立案。这些成果充分展示了他们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付出的辛勤努力。
请问您所在区域是否也存在此类致力于解决民众问题的纪检监察部门积极举措?欢迎发表评论、点赞及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