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后村中,存在一处独特的场所——“和茶馆”,它是沟通干群、调和矛盾、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该茶馆表面上仅是人们品茗闲谈的场所,实则成为当地增强基层治理效能的一个显著亮点,引人瞩目。
和茶馆的由来
后村镇作为日照绿茶的重要产地,享有“江北绿茶之乡”的美称。村民们普遍喜爱饮茶闲谈。该地充分利用这一文化特色,将社会治理与茶文化相结合,从而孕育出了“和茶馆”这一创新模式。此举有效实现了民情收集、矛盾调解、宣传服务的提前介入,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传播。这一做法的背后,体现了后村镇在提升治理效率、满足群众需求方面的深思熟虑。自“和茶馆”成立以来,村里的治理氛围焕然一新。当地干部期望通过这一模式,更深入地融入村民的生活和日常事务之中。
纠纷调解之所
郑某与张某因土地边界问题引发争执。双方情绪激动,僵持不下。在提议前往“和茶馆”寻求书记调解后,他们抵达该地。支部书记郑家友接待了他们,首先邀请喝茶以平复情绪。在轻松的气氛中,大家展开交流。郑家友迅速梳理了事件的来龙去脉,促使双方平复情绪,阐明事理。不到半小时,原本愤怒的村民握手言和。在“和茶馆”处理此类事件并不少见,它如同一个矛盾化解器,悄然平息了村民间的纷争与不满。
解决操心事地儿
挪庄村的周大哥近日遇到了困扰。他在田间劳作时,发现通往地里的道路状况恶劣,崎岖不平,给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在“和茶馆”品茗之际,他无意间提到了这一情况。支部书记周绪勤听闻此事后,立刻召集村“两委”成员进行实地调查,并迅速安排施工机械对道路进行修缮。令人意外的是,周大哥长久以来困扰的难题,竟在茶馆的一番闲谈中得到了解决。这一事件充分展示了“和茶馆”作为村民表达关切、反映问题的便捷途径。
弘扬新风的平台
石桥官庄村的“和茶馆”不仅是村民交流的场所,更是新风尚的传播地。村民在此热议着隔壁老李儿子婚礼的盛况,并对“囍事管家”提供的细致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这种文明的婚礼筹备方式受到了大家的广泛赞誉,并纷纷效仿。过去,通过明白纸、宣传页推广新风尚效果不佳,而现在,在茶馆的闲聊中便自然而然地实现了。这一现象充分说明,“和茶馆”在传播新风尚方面发挥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不同的故事发生地
后村拥有众多“和茶馆”,其中每个茶馆每日均呈现着各异的情景。这些故事或助人化解家庭纷争,或为村民排解忧愁,亦或弘扬正面社会风气。它们全面展示了村民生活的多个层面,并凸显了“和茶馆”在当地的重要地位。此处犹如一个舞台,村民们扮演着主角,讲述着诸多充满生活气息的故事。
以茶为媒的力量
“和茶馆”不仅是民众休闲交友的场所,更是一座集思广益的殿堂。借助茶水,人们饮下每一杯茶,仿佛握住了开启众多难题解答之门的钥匙。它温暖了村民的心灵,使得该地洋溢着浓厚的人情。在这里,茶已超越其本身,成为基层治理、和谐生活以及文化传承的象征。您认为这种“和茶馆”的模式能否在其他地区得以推广?期待大家的点赞、分享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