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新绛县北行庄蔬菜市场开展了禁毒教育活动,其中推出的禁毒宣传顺口溜颇具趣味。这些易于记忆的口号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梨花、桃花、玫瑰花,严禁种植罂粟花;甜瓜、西瓜、哈密瓜,切勿成为吸毒者;草莓、蓝莓、红树莓,毒品远离要牢记......”这一幕正是新绛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民警与禁毒社工共同进行禁毒宣传的实际情景。
禁毒宣传进市场
新绛县北行庄蔬菜市场人潮涌动,参与者身份各异。11月14日,禁毒大队民警及社工选择此处进行活动。他们认识到此类公共场所对于禁毒知识的传播至关重要。携带禁毒宣传资料和毒品仿真模型,民警与社工抵达现场,旨在向摊贩及行人进行宣传。现场行人络绎不绝,包括携孙老人与购物年轻夫妇,这些人群正是宣传的主要对象。他们期望通过此举,能让更多当地居民掌握禁毒知识。
宣传资料中详细列出了各类毒品的种类,同时仿真模型也展示了多种新型毒品的外观。其目的在于使公众能够直观地识别毒品的真实形态,而非仅仅停留在抽象的概念理解层面。
宣传形式多样化
现场,民警与社工采取了多样化的宣传手段。首先,他们分发禁毒宣传资料,其中详尽地介绍了各类毒品的种类,包括传统毒品如海洛因、鸦片,以及新型毒品如笑气等。资料中不仅描述了毒品的特征,还指出新型毒品可能以糖果、小药片等普通物品的形式出现。其次,他们通过展示毒品仿真模型进行面对面讲解,许多群众在目睹看似普通的跳跳糖等物品竟是毒品时,感到震惊。这些措施有助于群众更直观地辨别毒品。
借助案例剖析
剖析真实案例常能起到警醒作用。民警与社工搜集了大量涉及毒品的相关案例,这些案例包括因好奇而染毒导致家庭破碎的年轻人,以及误食毒品伪装品而陷入困境的个体。例如,某地一位年轻人误将所谓的新奇药片当作新产品食用,却不知其为毒品,结果身心遭受严重伤害。在宣传活动中,群众对此类案例表现出极大关注,尤其是年轻群体,他们开始意识到毒品威胁可能就潜伏在身边。
群众提出疑问
民警与社工进行宣传时,民众提出了诸多疑问。例如,有人询问:“这些跳跳糖以及色彩缤纷的小药片是否算作毒品?”此问揭示了公众对新型毒品伪装形态的陌生。另有民众询问:“吗啡、去痛片是否也属于毒品?”这一疑问揭示了公众对药物合理使用与毒品界限的混淆理解。对此,民警耐心细致地解释了如何识别新型毒品的伪装,以及滥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危害。
针对吗啡等药物,若非在医生指导下按规范使用,其过量或不当使用可能演变为损害健康的因素。此外,此类药物极易导致成瘾,其成瘾机制与毒品相似。
民众反响积极
活动现场,民众对此次禁毒宣传活动反响热烈。部分群众表示,他们计划将毒品模型拍照带回家,以便教育子女及早了解毒品的危害。此举反映出公众已认识到禁毒教育应从青少年阶段开始。这种积极态度体现了公众对毒品对家庭及社会造成危害的深刻理解。众多商贩亦表达了对此类活动频繁举办的期望,他们常与行人交往,有能力将禁毒知识广泛传播。
这种积极反响证明民警和社工的宣传方式和内容是切实有效的。
宣传活动收效良好
北行庄蔬菜市场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新绛县成功营造了浓厚的禁毒舆论氛围。村民们对毒品危害的认识日益加深,无论是社会宏观层面、家庭小环境,还是个人生理心理层面,毒品带来的严重危害已逐渐被村民所认知。此外,群众的禁毒斗争积极性也得到显著提升。那么,您认为在哪些场所开展此类禁毒宣传活动将更为适宜?欢迎点赞、分享本文,并在评论区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