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至13日,上海老年大学见证了文化的交汇与融合,沪闽两地老年教育活动在此隆重举行。活动内容丰富,包括成果展览和各类交流活动,同时,代际间的互动与文化的传承也成为一大亮点,吸引了众多参与者的关注。

沪闽老年教育成果展示交流成焦点

沪闽两地共同举办了一场老年教育的盛会,该活动自11月12日起在上海老年大学拉开帷幕。参与者众多,涵盖了来自各地的老年教育工作者与学员,他们汇聚一堂,旨在相互展示教育成果,并促进交流与合作。其中,“大手牵小手”环节尤为引人注目,它不仅缩短了不同代人之间的距离,而且成为吸引公众的一大亮点。通过此次活动,沪闽两地在老年教育领域的交流不再局限于地域界限,而是拓展至更广阔的文化交融领域,这种跨地域、跨年龄层的交流与合作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活动核心环节为不同地区老年教育成果的相互展示。上海老年大学展示了其信息化建设的成果,而泉州老年大学则展示了其非物质文化教育的丰富成果。两者在此进行了交流与碰撞。这一过程有助于各校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相互借鉴和学习。此类全面且深入的交流,相较于以往,更有利于提高两地老年教育的水平,为老年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道路。

沪闽老年教育工作者专业交流

12日,沪闽老年教育工作者在上海老年大学展开了一场深入的专业对话。交流内容涵盖老年教育教学的多个方面,地点分散于该校各教室。讨论议题广泛,包括师资培训等,其中上海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成为分享焦点。

在信息化和数字校园建设的领域,双方之间的交流已达到深入透彻的程度。泉州能够从上海在智慧教学场景的应用方面吸取创新经验,例如上海老年大学的“智慧生活体验教室”为泉州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众多借鉴。这一举措使得两地老年教育在现代化的发展中,能够更紧密地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进而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代际互动共扬传统文化

古韵泉州与风华上海牵手,共绘老年教育新篇章  第1张

活动期间,代际间的互动洋溢着活力。上海市金山区石化第五小学的孩子们积极参与其中,这一场景在上海展现了独特的文化交融。在13日的活动现场,他们与来自两地的老年学员一同领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迷人魅力。

代际交流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延续。孩子们在长者身上汲取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而长者亦在孩子们身上看到了传承的期望。例如,孩子们通过观看京剧《红灯记》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力量,长者们也因此观看后更加充满激情,更积极地投身于文化的传承工作。这种互动模式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具生机,不再局限于同龄人之间的传递。

泉州非遗节目展示地方魅力

12日至13日期间,泉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在舞台上精彩纷呈。《小沙弥下山》等提线木偶戏节目亮相。提线木偶艺术作为泉州的传统技艺,由老年大学的学生们演绎,充分展现了精湛的技艺和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望明月》等南音弹唱节目同样吸引了众多目光。南音,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文化形式,其现场所呈现的浓郁曲调,让上海地区的观众得以一窥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韵味。此类展示活动,有助于将泉州的非遗文化从地方推向更广阔的舞台,使更多的人得以认识泉州丰厚的文化资源,进而提升泉州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上海老年学员展才艺风采

上海老年大学的学生们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艺。例如,民族舞《清风徐来》于13日在舞台上翩翩起舞。这些表演是他们日常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其中民族舞的优雅舞姿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四季歌》时装秀中的旗袍展示同样引人注目。学员们用心编排的旗袍表演展现了他们对美的不懈追求。这些节目不仅彰显了个人魅力,更生动地呈现了上海老年人的积极乐观精神,同时也从侧面展现了上海老年大学的教育成效。

新活力注入老年教育事业

古韵泉州与风华上海牵手,共绘老年教育新篇章  第2张

本次交流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成功强化了泉州与上海两地老年大学之间的合作关系。在为期两天的交流与协作过程中,双方在老年教育领域构建了更为和谐与稳定的交流机制。

跨代际和地域间的交流为老年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生机。老年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融合趋势,以及两地对传统文化传承达成的新共识,均对老年教育的未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老年人在这样的交流平台上,得以发现更多生活的乐趣与价值,这对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具有重大意义。您如何看待这种跨地域的老年教育交流活动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欢迎点赞并分享,同时期待在评论区看到您的讨论。

古韵泉州与风华上海牵手,共绘老年教育新篇章  第3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