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 6G 技术进展到什么程度?离我们还有多远?央视记者独家专访 推进组组长  第1张

全球关注的6G通信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如何?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这一技术距离我们还有多远?这些问题,无疑是公众高度关注的焦点。

我国6G技术的测试进展

2024全球6G发展大会于上海召开,最新消息显示,我国6G推进组今年对无线和网络技术进行了测试,涉及感知与通信融合、AI与通信以及天地一体化融合技术等多个领域。在网络领域,我国首次实现了全面方案,并实现了多种资源一体化设计与调度。这些成果表明,我国在6G技术研究的探索方向十分广泛,且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根据测试结果,我国在6G技术领域正稳步前进,并积极拓展不同技术融合的潜力。

我国6G技术发展的深化,亟需不断挖掘新的融合途径。技术的融合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深入探究不同技术间的互补与协同效应。这一进程离不开充足的资源和人力投入,科研团队需持续进行试验和优化,以确保这些技术在未来的6G网络中发挥更佳效能。

6G标准的研制情况

在全球范围内,众多国家正积极参与6G标准的研发工作。其中,我国与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的3GPP标准合作伙伴正共同推进6G标准的研制。我国6G推进组组长王志勤透露,2025年6月将启动6G技术标准的研究工作,预计在2025至2027年完成技术研究阶段,并于2029年3月完成首个版本的技术规范。这一系列明确的时间节点规划,彰显了我国在6G标准制定过程中的有序性与规划性。

全球范围内的协作开发项目揭示了6G通信技术影响的广泛性。在此过程中,各国将各自提出独特的思路与见解。我国需主动融入国际研发潮流,同时维护自身的研发优势,持续挖掘6G的潜在价值,确保在国际6G标准制定中,中国的声音更加响亮。

6G技术的未来设想

王志勤对于6G技术的未来展望,期望构建一个超越传统通信的综合性网络,该网络将集成感知、数据AI计算等多项功能。这一构想有望大幅拓展通信领域的边界。若得以实现,通信功能将不仅限于信息传递,还将涵盖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以及数据的智能处理等多个层面。

该设想遭遇了显著的技术难题。首先,需跨越不同技术领域间的鸿沟,例如,实现人工智能计算与通信技术的无缝对接。此外,还需解决如何使传输数据更高效地服务于人工智能运算,以及如何让人工智能运算的成果提升通信体验,这些均构成亟待解决的难题。

6G技术对日常生活影响

6G技术将日常生活的影响从5G的万物互联推进至万物智联的新阶段。王志勤强调,相较于5G主要关注人与人、人与物的连接,6G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融入更多智能体。例如,在未来的工厂生产中,机器人将更广泛地协助工作;在家庭中,机器人将扮演保姆和教育者的角色,展现出全新的形态。

实现这一生活愿景并非轻而易举。首先,6G技术的成熟发展是关键。其次,智能家居、智能机器人等产业亦需同步进步。以智能保姆机器人为例,它不仅依赖6G网络的强大支持以高效执行任务,同时在功能制造、人工智能学习等方面亦需达到一定标准。

我国的产业融合发展策略

我国正积极促进数字孪生、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融合与创新。此举措旨在加速相关产业的成熟进程,并奠定6G应用的基础。通过推动这些产业与6G技术之间的相互促进,实现共同进步。为了支持数字孪生、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成长,亟需更先进的通信技术。

信息产业迈向成熟与融合的过程并非瞬间即可完成。这一进程需跨越产业间的分歧,例如数字孪生对数据传输精确度的严格要求,以及与6G传输速度的适配问题。此外,机器人行业对低延迟网络的依赖,以及6G技术与该行业的深入融合,亦是未来亟待解决的关键议题。

工信部的协同合作策略

工业和信息化部致力于促进信息通信企业及垂直行业企业间的紧密交流与协作。这包括共同投身于6G需求分析、技术研发、标准编制等全方位流程的各个环节。双方携手致力于打造一个繁荣的6G应用生态。此举对6G技术的全面进步具有关键意义。

此举措旨在汇聚各方资源,然而在执行阶段,企业间的利益划分与技术保密等问题可能浮现。确保企业间真诚协作、资源共享,这不仅是政策制定时需考虑的,也是实际推进中需不断深思的关键议题。

末了,不妨提问各位,对于6G技术融入家庭生活,您抱有怎样的期待?热切邀请您点赞、转发本篇文章,并在评论区参与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