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年普法调解生涯,退休后他为何仍不停歇?  第1张

在蜀镇,胡祖源,一位备受尊敬的“老政法”,即便退休,仍坚守在普法调解的前线。他的事迹令人赞叹,退休生涯中,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精神,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胡祖源的工作履历

1987年,胡祖源从军队退役,返回故乡,开始在司法所任职,从此踏上了普法与调解的职业道路。他坚守岗位,一干就是38年。今年5月,他正式退休。尽管职业生涯漫长,但他始终未曾放弃对普法与调解工作的热爱和坚持。

他在下蜀镇度过了长达21年的职业生涯,该地是他的故里,他对这里怀有深厚的情感。即便退休,他仍旧决定重返下蜀镇,继续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退休后的热情回归

今年五月,胡祖源退休后并未选择安逸的休憩,反而满怀热情重返下蜀镇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在此,他开辟了新的工作领域,创立了个人“老政法”普法调解工作室。尽管工作室成立时间不长,但已显现出显著的成效。

此处成为他继续贡献力量的舞台,为基层解决矛盾纷争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它也让当地居民意识到,即便退休,仍有一位奉献者在不声不响地维护着基层的和谐与稳定。

工作成果斐然

短短数月间,他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已接待了177人次群众的咨询,并成功解决了54起各类矛盾纠纷。例如,南京的张某在句容市下蜀镇某村承包土地后,因想退包而与村里产生矛盾。

凭借丰富的职业经验和独到的处理方式,他组织双方进行了细致的沟通与协商。这一举措最终促成了纠纷的圆满解决。此举不仅凸显了他的调解技巧,还为当事人提供了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有效阻止了冲突的进一步恶化。

运用专业的调解方法

胡祖源在基层工作期间,提炼出了句容调解六法。这些方法已上报至司法部,并获得了认可。在解决土地承包纠纷时,他运用了主要矛盾和心理调解的策略,并实施了“面对面、背靠背”的调解方式。

该方法融合了调解技巧,确保双方当事人达成共识。正是凭借这些专业且高效的调解手段,他成功解决了矛盾。这些做法不仅为其他调解员树立了学习的典范,也为调解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积极引导新人

胡祖源深刻认识到,调解事业的持续发展亟需新生力量的加入。在蜀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的调解会议上,他始终以耐心态度剖析复杂案件的法律依据,并细致地指导调解策略。

他策划并实施了三场业务技能培训,组织了一次调解卷宗质量评估活动,同时参与现场调解达17次。这些举措持续为基层调解工作注入活力,致力于培育更多优秀的调解人才。

积极开展普法工作

胡祖源亦是一位卓越的普法讲师。他深入9个行政村及众多企业,举办了超过20场法治讲座。他勤奋创新,旨在发挥个人才能,为基层民众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法律服务。

宣讲活动有助于提升公众的法律意识,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他的普法举措惠及众多民众,使法律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在此提问,各位身边是否也有如胡祖源老师般,退休后仍担责不辍,持续奉献的典范?期待大家点赞并转发此篇文章,同时踊跃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