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清溪村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出其独特的光辉。六十年前,周立波曾立下将清溪乡打造成美丽花园的宏愿。如今,这一愿景已变为现实,变化显著,新旧交替之际的巨大变迁成为一大亮点。

昔日周立波与《山乡巨变》

走进益阳清溪村,探寻山乡巨变中的诗和远方  第1张

1950年代,周立波重返故乡清溪村,自北京归来。在那个年代的清溪村,他与村民共同劳作,共同生活。这段宝贵的经历,成为了他创作《山乡巨变》的灵感来源。这部小说生动地描绘了新中国初期农业合作化的繁荣景象,真实展现了当时的乡村生活,周立波的深入生活创作态度由此可见一斑。《山乡巨变》不仅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貌,还将清溪村的往昔形象永久定格,成为研究那个时期乡村生活的重要文献资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小说已成为清溪村独有的文化象征。在众多乡村普遍遵循的同质化发展路径中,清溪村凭借这部小说积累了独特的发展内涵。

网络名人走进清溪村

走进益阳清溪村,探寻山乡巨变中的诗和远方  第2张

11月13日,网络名人“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湖南行活动抵达益阳清溪村。众多知名人士汇聚一堂,体验了村庄的独特风情。他们的到访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为清溪村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机遇和平台。

他们的访问并非单纯的旅游。他们亲眼目睹了清溪村的发展成就,并借助个人网络影响力向外界传播清溪村的最新变化。此类活动促进了清溪村与外界的深入交流与互动。

立波清溪书屋的故事

在书屋之中,负责人卜雪斌充满热情地叙述着周立波的故事。诸如“水中抢粮”、“居安思‘安’”等情节,被他描绘得栩栩如生。2021年,卜雪斌选择返乡创业,将自家的住宅改造成了一座书屋。

他原本是一名在山中采矿的劳动者,如今已成为通过经营书屋实现财富积累的人。得益于旅游业的兴起,他的收入显著提升。通过与书籍的接触,他的文化素养亦得到了显著提高。目前,在清溪村,依靠书屋经营致富的方式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21家书屋独特命名

清溪村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书屋共有21家。这些书屋均采用了独特的命名方式,主要依据作家或出版社的名称。例如,有以人民出版社命名的清溪书屋,以及以贾平凹、迟子建等作家名字命名的书屋。

该措施不仅增色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还吸引了众多游客。众多游客因这些书屋而闻名前来,这一现象促进了清溪村文化旅游业的进一步繁荣。各地文学爱好者纷纷到此交流,共享阅读感悟。

50000本签名书籍成宝藏

走进益阳清溪村,探寻山乡巨变中的诗和远方  第3张

清溪村珍藏馆内展出了50000册当代作家亲笔签名的著作。这些书籍沉静地传递着文学的魅力。对于文学爱好者而言,这里无疑是藏宝之地。

这些书籍记录了众多作家对清溪村发展的关心与支持,同时亦显现了清溪村深厚的文学气息。这一现象与清溪村致力于建设“文学之乡”的目标相辅相成。

文化促乡村振兴成果

清溪村致力于打造“文学之乡”,以此助力乡村振兴。村民们如今享受着开门闻花香、关门闻书香的美好生活。卜雪斌等村民的收入显著增加,村庄的人气也因此日益旺盛。

清溪村现今兼具文化特色,且旅游产业正兴旺发达。这里成为了阅读爱好者的理想之地,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你是否也对来此体验独特的“文学+文旅”模式感兴趣?诚挚邀请大家点赞并转发本文,同时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对乡村文化振兴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