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起,余姚市针对山区乡镇违法事件处理难题,提出了引人注目的解决方案。该市创新推出的山区跨镇域综合行政执法协作模式,已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施,成为区域治理领域的一大创新亮点。
机制健全执法规范
新模式助力,山区三镇一乡达成合作共识。发布统一监管规则与标准至关重要,1至9月间,共确立11项规则与标准。设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期间召开3次,成功处理6起不规范事件,案件规范化率实现100%。此举有效化解了执法过程中的权限矛盾等问题,为执法的高效与规范化提供了坚实基础。对于山区执法而言,明确的规则和流畅的合作机制犹如轨道,确保执法列车稳健前行。
余姚市在率先实现这些举措上显得尤为难得。这一成就背后,必然经历了无数次的商讨与尝试。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驱动着余姚市坚定地推进执法体制改革?
资源共享保障执法
市镇两级执法指挥体系建设成效显著。1至9月期间,山区主要道路的视频监控权限实现了跨乡镇共享,并共同使用辅助设备和检测资源。行政执法力量得到整合,原本的14项检查计划被精简为9项联合检查。此举确保了每个小网格事件都能获得充足资源支持,同时有效检查并降低了扰民情况。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这种共享模式不仅提升了效率,也让居民体验到了人性化的执法服务。
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是否会出现某些乡镇因资源分配问题而产生意见不统一的情况?
联动执法高效处置
构建专门的协作清单标志着联动执法的革新举措。在关键乡村设立执法联络室,极大地便利了执法活动的推进。在镇乡接壤区域采用的新型处理方法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执法力量对违法举报的应对速度极为迅速。在1至9月期间,针对19项高发事项实施了区域间的联合巡查,共发现并整改了74处隐患。秸秆焚烧、森林防火等案件的办理数量显著增加。这种紧密的联动机制如同一张无懈可击的网,使违法行为难以遁逃。
这样的联动执法力量配备是如何计算出来以确保高效的?
数据彰显模式成果
1至9月,普通程序案件处理量较去年同期增长96.1%,这一数据直观展示了新执法模式在力度和效率上的显著提升。乡镇边界违法事件的处理时间较去年同期缩短了50%,极大地提高了事件处理的时效性。城管执法类信访案件数量同比下降23.9%,这表明新执法模式下民众对执法的满意度有所提高。数据真实可信,这些数字充分证明了新模式的成功。
那么在数据背后是不是还有一些无法用数字体现的变化?
正面案例全国报道
新华网报道了“山区旅游安全监管一件事”,此举对余姚市该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认可。该案例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显示出其模式具有可借鉴的价值。这不仅成为了余姚的荣誉,也丰富了全国治理经验的宝库。此事件使余姚的创新执法模式得到了更广泛的认知,吸引了众多地方进行思考和效仿。
新华网报道后,是否有其他地区前来取经学习?
余姚模式展望未来
余姚市所采用的创新执法方式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有望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增强资源共享的广度和深度。此外,有望进一步优化联合执法机制,以实现更快的执法响应速度和更高的处置效率。我们有理由相信,余姚市将继续致力于完善这一模式,为山区乡镇构建更加和谐有序的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读者朋友们,您觉得余姚市这一执法协作的新模式能为其他地区提供哪些借鉴?期待大家在评论区踊跃交流,同时,也欢迎您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