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2日,上海海洋大学成功举办了第十七届蟹文化节,同时亦举办了2024年“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该活动由上海海洋大学与上海王宝和大酒店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标志着双方合作已进入第十四个年头,成为大闸蟹领域的重大活动。今年,大闸蟹产业表现出“成熟期延迟、产量减少、个体规格偏小、价格上升”的特点,这一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580.5 克蟹王和 476.0 克蟹后诞生!全国河蟹奥斯卡奖花落谁家?  第1张

大闸蟹晚熟的原因

2024年的气候对河蟹的生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7月至8月,河蟹主要产区遭遇了长时间的极端高温,而到了9月至10月,气温依然没有明显下降。上海海洋大学的王成辉教授指出,这一情况使得大闸蟹育肥的最佳温度推迟,其性成熟期相比往年推迟了大约半个月。这一数据直接揭示了气候变化对大闸蟹生长过程的深远影响。此外,晚熟现象还扰乱了大闸蟹的生长周期。

育肥温度受到影响的同时,高温现象还使得大闸蟹蜕壳所需时间延长,部分蟹只因此未能完成蜕壳。这一情况直接导致了产量下降和蟹只体型偏小的结果,给养殖户带来了诸多困扰。

价格上涨的现状

受高温等因素影响,今年大闸蟹自上市起价格便持续高位。数据显示,其平均价格同比去年上升约20%至30%。这一价格涨幅使得消费者在购买大闸蟹时明显感受到经济压力。对于依赖大闸蟹的餐饮业等企业,成本亦大幅增加。此现象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还对整个产业链产生了显著冲击。

产业发展新阶段

580.5 克蟹王和 476.0 克蟹后诞生!全国河蟹奥斯卡奖花落谁家?  第2张

目前,我国河蟹产业正处于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王成辉强调,该产业正从产量导向向品质导向转变,并已进入养殖大蟹的新时期。全国各地对大闸蟹的品质均给予了极高的关注。这一转型标志着行业正逐渐走向成熟。养殖户们正从单纯追求数量转向提高质量,这一举措有助于提升大闸蟹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观念的更新对产业整体升级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这一以品质为核心理念的发展趋势推动下,该行业正逐步迈向更为精细和高端的发展道路。这一变化旨在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需求不断上升的趋势。

上海河蟹产业的成果

上海被称为中华绒螯蟹的发源地,为我国河蟹产业的兴盛贡献巨大。自21世纪初,上海在河蟹种苗与成品蟹的双重发展上取得显著成就。特别是自2010年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启动后,上海本地的大闸蟹在多个领域已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无论是外观、规格,还是口感、品质,均有显著提升,这一切成就均源于上海在河蟹养殖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上海河蟹养殖业不断通过引入创新养殖模式和技术进行升级。一些养殖基地已采用复合型水草种植技术。即便今年遭遇了超过50天的高温,这些基地仍取得了显著的养殖成效。

蟹文化节的其他活动

11月12日,河蟹大赛期间,举办了多场辅助活动。活动包括河蟹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品牌推介交流会,以及上海农业科技成果路演——河蟹专场。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蟹文化节的内涵,同时也为参与者提供了更多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河蟹产业资源的整合得益于这些平台,这些平台为产业内各方搭建了沟通与合作的桥梁。例如,在品牌推介交流会上,众多优质品牌得以被更广泛的公众所认知。这一过程显著提升了它们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蟹博会”评选情况

580.5 克蟹王和 476.0 克蟹后诞生!全国河蟹奥斯卡奖花落谁家?  第3张

上月末,上海农业展览馆迎来了首届“上海蟹博会”——2024年河蟹产业(上海)博览会的盛大开幕。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河蟹在此齐聚一堂,不仅展示了其风采,还支持了现场的销售和品鉴活动。与此同时,一场“蟹王、蟹后评选擂台争霸赛”也同期举行。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天津宁河七里海河蟹产业有限公司的雄蟹和安徽腾飞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雌蟹成功脱颖而出,分别荣获“蟹王”和“蟹后”的称号,为各地养殖户树立了值得参考的标杆。

明年,大闸蟹产业可能面临哪些挑战?敬请期待您的见解与留言。此外,本文亦欢迎点赞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