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香港一名未满一周岁的男婴小浩(化名)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成功出院。小浩所患的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喉裂,其中III型和IV型若未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百分之百。小浩曾经历过手术失败,病情严重,已无法通过口腔进食,吞咽唾液时频繁发生呛咳。他的症状更为严重,食道和气道裂开直至胸腔内部。
这种疾病的治疗极具挑战性,国内能够实施相关手术的医疗机构寥寥无几,而该医院则是我国唯一一家专门救治IV型喉裂的医疗机构。
<h3>家长四处打探求医</h3>
小浩的父母在了解到孩子病情的严重程度后,积极寻求治疗的可能性。他们心系小浩的生命安全,迫切希望找到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在了解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在治疗此类病症方面的优势后,他们主动联系了该院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授许政敏。这成为了小浩生命的希望之光,也是父母在绝望中紧紧抓住的最后一丝希望。
<h3>抵达上海进行检查</h3>
10月16日,小浩一家抵达上海,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在医院,小浩接受了全面检查。专家团队经过细致检查,指出小浩的III型喉裂治疗手术成功率极低。此因他在香港已接受过一次手术,身体相关部位结构和炎症情况已变得复杂,二次手术失败的风险极高。这不仅关系到生命安全,还可能影响其未来的生活质量。
<h3>多科室会诊定方案</h3>
医院对小浩的状况进行了详细评估,并未放松警惕。耳鼻喉科联合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胃肠外科、胃镜室以及临床营养科等部门,开展了多次深入讨论。鉴于小浩手术的特殊性和潜在的高风险,各科室紧密合作,预想了多种可能出现的状况,旨在预防手术失败。经过综合考量,专家团队为小浩量身定制了一套手术方案,包括开放性手术、内镜下操作以及肋骨支架移植等,并针对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了细致的管理措施。
<h3>手术顺利完成修补</h3>
10月18日,许政敏领衔,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陈超和谭乐恬医生主刀,成功为小浩进行了手术。手术依照既定方案,历时四个小时,最终圆满完成了对小浩喉裂的修补。这一刻,对小浩及其家庭而言,无疑是黑暗中的曙光。手术的成功,得益于手术团队精湛的技艺,以及前期多科室会诊的周密准备。
<h3>术后恢复状况良好</h3>
手术顺利完成,但小浩术后恢复同样关键。经过三周的精心监护与康复治疗,小浩已能通过口腔摄入米粉,并能独立使用小勺饮水,这标志着他已基本康复。出院后,只需定期随访。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采用的这种手术方案,在国内外属领先水平,是治疗III型和IV型喉裂的标杆术式。该中心专注于攻克疑难罕见疾病,在此领域深耕十多年,每年完成喉气道手术百余例。特别是自2016年起,重度喉裂救治成效显著,被救治的患儿已能恢复正常生活和学习。若您的孩子不幸患上此类严重疾病,您是否会像小浩的父母那样,坚强地寻求治疗方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并请点赞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