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柳州市环江滨水大道周边出现多起损害景观的行为。垂钓者随意搭建临时住所,村民擅自挖掘绿化带种植蔬菜,这些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柳江沿岸的视觉美感,同时也触犯了相关法规。

多部门联合行动

柳州环江滨水大道乱象丛生,整治行动能否还其美丽容颜?  第1张

11月8日早上8点左右,城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河东街道办以及环卫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了环江滨水大道的整治行动。这一跨部门协作举措,展现了相关部门在城市环境整治方面的坚定决心,其目标是恢复该路段的整洁与美观。整治范围从河东大桥延伸至鹧鸪江大桥。通过多部门的紧密协作,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此类行动对于城市环境的改善是一次积极且富有成效的尝试。

城市区域内环境整治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协作,此举有助于防止各部门间责任推诿,同时能更高效地处理复杂的环境问题。

菜地乱象

不久前,整治行动中,江边坡岸上便显露出一块菜地。这块菜地种植了芋蒙、芥菜等当季蔬菜,然而周边环境却显得杂乱无章。各式五颜六色的塑料布、编织袋被随意丢弃,还有用于灌溉的大水管散落一地。从这一菜地的现状,可以明显看出村民们的行为缺少基本的文明素养和环保意识。菜地的设立使得原本应充满生机的江边坡岸变得异常杂乱。

柳州环江滨水大道乱象丛生,整治行动能否还其美丽容颜?  第2张

村民擅自挖掘绿地进行耕种,忽视了其对公共区域的损害,这一现象暴露出部分人公共意识的薄弱。为了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必须对这种私自侵占公共用地种植的行为进行有效遏制。

奇特的钓鱼据点

执法人员在现场还发现了一个名为“钓鱼据点”的场所,该处设有竹制棚子和竹椅,以及两张皮革制成的沙发,甚至铺设了“红地毯”。但令人费解的是,周围并未见到钓鱼者的身影。这一独特的“钓鱼据点”显然表明,垂钓者将公共区域视为私人领地,仅追求个人便利与舒适。此类行为无疑对岸边的绿地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柳州环江滨水大道乱象丛生,整治行动能否还其美丽容颜?  第3张

正常的垂钓活动与这些随意搭建据点的钓友行为迥异,他们似乎缺少对公共区域的应有尊重。在城市滨水公共区域,若此类行为不予以制止,恐将引发更多人效仿,其后果难以预料。

清理工作不易

在发现这些违规现象后,执法人员需开展清理作业。例如,在搬运两张重量较大的皮革沙发时,需四名工作人员共同协作,耗时近半小时方能将其抬上清理车辆。由此可见,这些垂钓者和村民随意堆放的垃圾杂物清理工作颇具挑战性。尽管如此,执法人员依然迎难而上,积极进行清理。

治理乱象的清理过程揭示了其艰巨性,彻底改善环境非易事,这不仅要求投入庞大的人力与物力资源,而且需坚持不懈地努力。

柳州环江滨水大道乱象丛生,整治行动能否还其美丽容颜?  第4张

普法宣传

执法人员在行动中遭遇众多“早钓”市民,向他们普及法律知识。他们强调,在绿地内烤火、煮食、堆放杂物等行为,不仅破坏了绿地,也违反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办法》的相关条款。同时,执法人员分发《柳州市天然水域垂钓管理规定》,对践踏河岸绿化、乱扔垃圾及随地大小便等不文明行为进行详细说明。此举旨在纠正当前的不文明现象,并着眼于提升市民的环保意识。

柳州环江滨水大道乱象丛生,整治行动能否还其美丽容颜?  第5张

更广泛地推广法律知识有助于规范民众行为,确保人们在欣赏滨水景观时,能够明确哪些行为是禁止的。通过法律制约与宣传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或许能够从根本上扭转当前状况。

整治成果与后续措施

截至中午12点,联合整治小组在河东大桥至水冲屯的河岸上,已清理各类垃圾杂物三车,清除菜地六处,派发宣传资料三十余份,劝导改正不文明行为十余次,有效提升了江岸的整洁度。执法部门将持续增强巡查和整治力度,以确保整治成效,同时号召广大市民共同抵制不文明行为,遵守法律法规,共同推动城市文明建设。

柳州环江滨水大道乱象丛生,整治行动能否还其美丽容颜?  第6张

市民构成了城市的主体,若众人能主动响应执法者的号召,自觉遵循相关法规,我们的居住环境将显著改善。你是否愿意成为推动城市文明建设的一员?期待各位点赞、转发此文,并踊跃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