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黎川县的田野间,一场农业绿色变革正在静悄悄地展开。收割机在田间辛勤劳作,收割黎米。然而,这一幕背后,却潜藏着引人注目的生态循环机制。这一发展过程中,既有挑战也有突破。这些新变化对当地村民的经济收益产生了显著的正面效应。
收割机工作景象
江西黎川县稻田内,一片热闹非凡。收割机穿梭其间,娴熟地吸纳着沉甸甸的稻穗。此刻正值收割季,地点锁定江西黎川稻田。现代农业机械的运用显著提高了收割速度。据调查,传统的人工收割需耗费大量劳动力,而收割机能在短时间内高效完成大面积稻田的收割。收割机所过之处,稻香弥漫。与此同时,村民们也不闲着。他们熟练地将稻草捆绑成规整的稻草束,放置于田间晾晒。这项看似简单的作业,却是绿色循环利用的关键环节。
村民在此过程中参与积极性显著。例如,艾后生等村民深刻认识到稻草的价值,这是他们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积累的宝贵经验。每当丰收季节来临,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与田野中金黄的稻穗共同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
稻草的特殊价值
这片区域的稻田中,稻草被视为极其珍贵。村民艾后生对此深有体会。在此地,稻草并非收割后的废料,而是绿色生态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究其原因,需提及该地区正兴起的绿色有机农业发展。
当地正尝试种植绿色有机稻,以生产绿色有机米,这一种植过程与稻草密切相关。这些绿色有机稻草可用于培育绿色有机稻草菇,稻草菇生产后剩余的菇筒废渣还可转化为有机肥料。这种循环利用模式是当地在绿色有机农业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它不仅确保了农业生产中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而且降低了废弃物产生,同时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与价值。
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的难题
2015年,江西五圆科农实业有限公司着手大力推广黎米这一地方特色稻米的绿色有机大米产业。然而,发展过程中遭遇了不少挑战。其中,肥料问题尤为显著。公司副总经理龚国强回忆起那时的境况,不禁感慨万分。当时,市场上的有机肥价格高达每吨1500元,价格昂贵不说,其质量是否符合绿色有机产品的标准也难以确定。
东华理工大学的李荣同教授同样面临挑战。他致力于增加黎川地区稻草菇的产量,为此,他率领科技特派团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调研。尽管他们提出了一些提高产量的策略,却苦于找不到大量稳定的试验稻草。这一难题如同横亘在绿色有机农业发展道路上的高墙。
一拍即合的解决方案
在双方均感困扰之际,一个转机应运而生。李荣同观察到,稻草菇菌丝具备分解黎米稻草中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的能力。若在稻草渣中掺入牛羊粪便,以提升氮含量,岂不是能够制成优质的有机肥料?2016年夏季,他在龚国强公司所属的黎米稻草上进行稻草菇试种,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一试验的成功,为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之光。
双方理念与需求的融合促成了这一成果。他们着手深入研究制肥技术,在经历多次失败后,逐步掌握了制肥的核心步骤,例如精准的原料配比。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他们通过不懈的试验,最终确定了以70%稻草渣与30%牛羊粪便的配比进行混合,并实施堆积发酵。在这一过程中,温度控制、翻动频率等细节至关重要。
成果与收益
制肥技术的确定使得公司自产有机肥的成本降至每吨1000元。来年春耕时节,龚国强公司开始采用这种有机肥,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龚国强观察到,使用该肥料后,稻苗“体质”增强,病虫害明显减少,对肥料和农药的需求大幅下降。此举不仅降低了成本,还使得绿色大米和有机大米以更高的价格售出。
村民从中获得的收益尤为突出。以艾后生为例,传统种植方式下,每斤稻谷售价仅为1.2元。如今,公司无偿提供种子、肥料和技术支持,种植绿色稻谷后,每斤干稻子的收购价定为2元。不仅如此,每亩黎米稻草种植出的稻草菇,其售价可达四五千元。这种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已获得广泛认可,并成功获得省级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的批准。
新的发展计划
在黎川县,绿色循环模式正日益成熟。李荣同及其科技特派团并未止步于此,他们正酝酿新的项目。他们计划在冬季闲置期间,利用菇筒废渣再种植一批菌菇。若此项目得以顺利实施,不仅能够有效分解稻草中的大分子,提升肥效释放,还能为农业带来额外收入。此举无疑将加速当地绿色循环农业的进步。您认为这种模式是否能在其他地区得到推广?欢迎读者点赞、分享本文,并在评论区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