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广西国际传播中心全力推动国际传播开创新局面  第1张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友好关系进展备受关注,媒体在此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广西国际传播中心正致力于积极促进这一关系的深化发展。

聚焦广西国际传播中心成立

两个月前,广西国际传播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坐落于广西,自成立以来,便肩负着“在壮美的广西领略可爱的中国”的使命、责任与目标。广西在我国与东盟关系发展中占有重要地理位置,其成立旨在整合区域资源,促进中国与东盟的交流与合作。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国际传播持续演变,广西国际传播中心紧密跟随国际传播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新动向,为未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基于此,广西国际传播中心已开始在国际传播领域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国际传播的发展趋势促使众多传播主体追求创新与变革。作为其中一员,广西国际传播中心同样面临着这一挑战。该中心必须紧跟新趋势,采纳新的模式与策略,以适应并引领在中国与东盟关系构建过程中的传播工作需求。

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的契机

2024年标志着中国与东盟人文交流年。这一事件在外交与文化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广西国际传播中心把握住了这一有利时机。在区内,该中心积极整合资源,大幅提升统筹规划能力。同时,它也着眼于全国乃至全球,通过媒体联动不断优化资源运用。在加强高品质内容建设方面,从策划到制作都力求精益求精。广西国际传播中心位于中-东交流前沿,拥有独特的信息资源优势。借助2024年的人文交流年,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成为其工作的关键环节。

从宏观角度分析,中国与东盟在人文交流年期间无疑将举办众多活动并加强交流合作。广西国际传播中心若想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就必须在内容构建和传播策略上进行创新与调整,方能在中国—东盟关系发展中扮演其应有的角色。

重磅策划与佳作推出

广西国际传播中心精心打造的匠心之作——《90秒“数说”历届东博会和峰会》等重大策划,以简洁的时间线条串联起丰富内容。东博会和峰会对于推动中国与东盟在经贸、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具有深远影响。这些策划在传播此类重要活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GuanguanTalk》英语短视频评论栏目,对外宣传中具有重要意义,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与东盟相关资讯的重要途径之一。

《平陆运河风物志》等融媒体精品相继问世。平陆运河作为一项重要工程,通过这些作品得以生动展现其风貌和背后的历史故事。此举有助于提升广西乃至中国的整体形象,使东盟及全球更深入地认识中国的发展成就和建设成果。

构筑立体化国际传播网络

广西国际传播中心致力于构建一个融合“网站频道”、“客户端频道”以及“海外社交账号矩阵”的“三位一体”传播体系。该平台依托多样化的传播渠道,网站负责深度报道和资料存档,客户端顺应移动互联趋势,便于用户碎片化获取信息,而海外社交账号矩阵则专注于服务国际受众。通过这些各有特色的传播方式,广西国际传播中心已初步搭建起一个全方位的国际传播网络。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单一传播渠道已无法满足全面覆盖受众的需求。建立立体化传播网络,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唯有如此,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信息交流才能触及更广泛的受众,使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到中国—东盟友好关系的共建中来。

与海内外媒体协同联动

广西国际传播中心奏响了协同合作的乐章。其关键策略之一,便是与国内外媒体建立传播联动。在此过程中,资源共享和渠道共用构成了主要的工作模式。在与其他媒体的合作中,双方能够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借助这一途径,融媒体产品得以在多个东盟国家和RCEP成员国落地播出。这些国家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中国借此机会将文化、理念和发展成就推向国际舞台,显著增强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此类合作有助于各国媒体间的相互学习。各国媒体在传播思维和技术手段上存在差异,通过合作可以互相取长补短。此举有利于促进全球媒体传播格局向更积极、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探索新合作模式

广西国际传播中心期望与东盟国家媒体同仁就“新质、共生、文明”这一主题进行深入合作。未来合作中,加强精品内容合作是提高传播效果的关键。创造更多高品质的传播作品,有助于实现内容的优质传播。技术创新同样至关重要,随着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的应用为传播注入了新的生机。人才交流亦不可或缺,通过不同国家传播人才的交流,可以相互学习专业知识和工作理念。这些合作旨在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推动区域和平与繁荣,进而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汇聚更多力量。

广西国际传播中心的发展蓝图涵盖了这一系列合作规划,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各种挑战在所难免。我们应如何高效促进与东盟各国媒体在相关领域的合作进展?敬请各位在评论区发表意见。同时,我们也期待您的点赞与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