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在孕晚期,汉中的李艳在检查中发现了一个直径达12厘米的脾囊肿,其大小犹如香瓜。此外,她还出现了腹胀等不适症状。然而,由于正处于怀孕期间,她并未接受针对性的治疗。分娩后,脾囊肿的体积进一步增大,对脏器造成了压迫。当地医院建议进行全脾切除术。但李艳,作为一名年轻人,并不愿意轻易接受这样的手术。毕竟,脾脏在人体免疫等功能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杨雁灵教授指出,全脾切除手术可能引发免疫力降低及感染等风险。这一观点令李艳陷入两难,她在是否应切除整个脾脏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因为术后可能存在诸多健康隐患。
慕名寻求保脾可能
李艳一直渴望保留脾脏,当她了解到西京医院的杨雁灵教授成功实施过众多保脾手术,且效果显著时,便带着家人的支持前来就诊。经过杨教授的接诊,确诊其脾脏囊肿为良性,这为保脾手术提供了可能。这一消息给了李艳新的希望,她决定信任杨教授及其医疗团队。
保脾手术决策过程
杨雁灵教授基于脾脏作为关键免疫器官的事实,指出在全脾切除的特殊情况下存在潜在风险。他精确判断病变性质,并严格限定手术范围,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脾脏功能。经过其团队的深入分析和讨论,他们决定采用微创技术,切除脾脏上半部的病变组织,同时保留下半部的健康部分,以此实现功能的最大化保护。
手术精准化操作
在手术过程中,杨雁灵教授团队成功实施了精确的微创手术。他们完整地移除了包含囊肿的脾脏上半部分,同时保留了下半部分的部分健康组织,确保了脾脏的正常功能。此外,在手术中,他们运用了一种创新的止血技术,止血效果显著,整个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不足50毫升。这一系列操作充分展示了教授团队卓越的医学技艺。
术后,李艳的恢复过程十分顺利,各项生命体征均处于正常范围。这一喜讯令李艳感到异常兴奋,她不久前特意撰写了一封长达近千字的感谢信,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保脾手术相关医者介绍
近期,微创外科技术的进步使得保脾手术受到了广泛关注。脾脏因其强大的功能代偿能力而备受重视,即便只保留一小部分,仍能保持其生理功能的正常。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进行保脾手术,术前评估必须严格。杨雁灵教授指出,脾脏血供充足,手术中脾蒂的精准分支离断、脾内血流的控制以及断面出血的处理是技术难点,对手术者的要求极高。他的团队已经成功开展了近30例微创精准保脾手术,帮助众多患者保留了脾脏功能,并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健康提醒对大众的意义
脾脏病变在初期往往不表现出明显症状。杨雁灵教授建议公众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例如,李艳在孕晚期才被发现,病情可能变得相当危险。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以免病情恶化。我们向广大读者提问:你们是否定期进行体检?我们期待大家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同时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体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