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上海见证了智能交通领域的一项重要盛事——第二届“上港杯”长三角智能交通创新技术应用大赛颁奖大会圆满举行。此举标志着长三角地区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发展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同时也凝聚了众多参赛者的辛勤付出与智慧结晶。
大赛的举办主体与主题
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多部门联合承办了此次大赛,规模庞大。交通运输厅(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总工会、共青团省(市)委、妇女联合会等众多机构共同参与推进。以“数智交通,美好生活”为核心主题,该大赛紧扣时代脉搏。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智能交通的深入研究对于提高民众生活品质至关重要。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还为人们的出行和货物运输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这一主题的设定,旨在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展现了长三角地区在推动交通智能化转型方面的积极进取态度。
大赛作品的规模
参赛作品数量庞大,共计1141件。作品来源广泛,参赛者们带着各自的智能交通构想和研究成果踊跃参与。在众多作品中筛选佼佼者,需历经初赛、复赛和决赛的多重考验。这一筛选过程犹如沙中淘金,经过严格评审,既有脱颖而出者,亦有不慎落选者。奖项等级的设置,旨在对成果水平进行区分。这亦体现了大赛的公正与全面性,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获得相对公平的展示机会。
浙江赛区的参与情况
2024年4月,浙江赛区正式开启了征集活动。该地区的创新氛围催生了众多作品,累计收集到249份有效报名。这一数据揭示了浙江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创新实力。同年8月,浙江赛区负责组织了区内作品的评审。评审过程严格有序,包括初评和终评,最终22件作品脱颖而出,被推荐至大赛组委会参与复赛和决赛。此举展现了浙江赛区对赛事的高度重视以及其严格的评审体系。
2024年9月至10月,浙江赛区在大赛复赛及决赛评审阶段表现出色,荣获10项大奖。奖项种类丰富,从特等奖至优秀奖一应俱全,具体分布为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4项。就作品来源而言,9件作品来自企业,1件则出自行业管理部门。在领域分布上,公路、水运、机场航空以及综合类领域均有所涉及。这充分表明,浙江赛区参赛者不仅包括企业代表,亦涵盖管理部门,且在多个交通领域均取得了创新性成就。
部分获奖作品简介
“超大型集装箱码头无人集卡规模化混行的创新应用”项目荣获特等奖,展现出卓越的实力。该项目在超大型集装箱码头的千万级开放场景中,成功实现了无人驾驶集卡规模化混行作业。这一创新成果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能够为超过95%的传统码头提供智能化转型升级的解决方案。一等奖作品“超大型散货码头离岛运营全流程智能化系统”助力鼠浪湖码头成为全球首个双40万吨离岛作业自动化的散货码头,推动了码头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并促进了可持续发展。二等奖作品“多式联运一站式服务‘一网智联’应用”创新性地构建了多种联运融合的物流体系,对推动多式联运“一单制”的发展及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具有积极作用。这些获奖作品各具特色,共同彰显了智能交通领域的广阔前景。
后续奖励计划
大赛落幕之后,将有一系列奖励措施紧随其后。根据既定规则,部分获奖作品的榜首创作者将获得“浙江金蓝领”、“省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誉。这些荣誉是对其创新成果的肯定与表彰,同时亦将激发更多人士投身智能交通领域的创新实践。
本次赛事成功落幕之际,人们不禁好奇,这些卓越的成果何时能彻底革新我们的出行体验?这一问题同样牵动着众多读者的心。期待在阅读完本文后,您能点赞并转发,同时,我们也热切期望在评论区看到您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