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发布了一则重要消息。电影制作人方励被聘请为客座教授。他不仅带来了个人的电影观念,还分享了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背后鲜为人知的往事。这一事件无疑是新闻传播界与电影界的一次生动交汇。
方励受聘客座教授
11月6日下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迎来一桩盛事。地球物理学家兼电影人方励被正式聘任为客座教授。此举凸显了南京大学对跨领域人才的重视,同时也彰显了方励在相关领域的显著影响力。南京大学期望通过吸纳此类多元化人才,为师生拓宽学术视野。方励的加入,无疑将为学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与灵感。
受聘之后,方励的身份从电影界人士转变为校园中的教授。他不仅传授知识,解答疑惑,更肩负着传承使命。他将自己多年在电影领域的丰富经验和科学研究的心得,无私地传授给年轻一代。
交流电影内外的里斯本丸号
仪式结束后,一场引人入胜的对谈随即展开。方励以“电影与里斯本丸号之间的联系”为主题,与在场的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此外,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庄永志副教授也作为特邀嘉宾参与了此次对谈。方励从个人独特的视角出发,对这部纪录片所讲述的故事进行了详细解读。
在交流环节中,方励不仅深入探讨了影片的具体内容,更延伸至其背后的历史价值与创作初衷。学生们仿佛亲临电影制作的现场,对纪录片背后的丰富准备工作与思想框架有了深入认识。这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学子而言,是课堂之外宝贵的学习机遇。
方励重视实践出真知
方励在个人观察与叙事技巧的磨炼上,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他认为,“电影是通过实践获得的,而非单纯通过学习。”他着重指出,在电影领域,实践经验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在其职业生涯中,他始终秉持这一理念并付诸实践。
自踏入电影领域,他即以自身经验检验叙事手法。此理念之重视实践,为新闻传播学院学子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在学习传统理论的同时,他们亦需探索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如方励般从实践中汲取力量。
关于中国故事的思考
方励在具备卓越叙事技巧的前提下,提出了对“中国故事”内涵的深入思考。他主张以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为基石来讲述故事。在他看来,无论是源自中国的故事还是国际上的故事,均有潜力成为展现中国文化的载体。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一观点显得尤为关键。对于新闻传播学院的师生而言,讲述中国故事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方励的讲述,从独特的文化视角出发,运用个人价值观对故事进行阐述,引发了大家深刻的思考。
纪录片是讲故事过程
在回顾《里斯本丸沉没》这部纪录片时,方励提出创作本质上是一个讲述故事的过程。纪录片制作者需关注情感、人性和命运的交织。在本次纪录片中,他的追求是“以最真挚的情感触动观众”。
观察其创作理念,纪录片领域强调真实为基石,然而,影片情感的表达才是触动人心之所在。对于新闻传播领域的师生来说,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应重视深入挖掘内容中的情感元素,以此提升作品的感染力。
里斯本丸沉没背后故事
《里斯本丸沉没》这部纪录片背后承载着一段漫长且充满挑战的创作历程。2014年,方励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从东极岛的渔民口中听闻了这一故事,从而激发了他制作纪录片的灵感。凭借其电影制作人的身份以及地球物理勘探和海洋科技领域的专业知识,方励在2016至2017年间成功找到了沉船的具体坐标。
他着手搜集资料,并致力于寻找战俘的后代。这些努力使得那段历史再次被公众关注,并将东极岛从默默无闻的渔村转变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在现今社会,是否还有众多如“里斯本丸”一般的历史被遗忘,有待于被发掘和叙述?我们期待大家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邀请大家为这篇文章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