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平台理应成为展现真实生活与积极乐观价值观的场所,然而,当前不少博主却以骑手身份拍摄虚假视频以吸引流量,此类行为已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并成为网络环境中的负面现象。
摆拍现象频发
短视频平台上,近期频繁出现骑手人设被用于拍摄虚假视频的情况。例如,今年10月,多段“外卖骑手携患儿送餐”的视频被证实为虚假摆拍。去年8月,云南昆明一位女骑手车辆被盗后哭泣的视频亦是摆拍。此类视频表面看似令人同情,实则背后隐藏着精心策划的骗局。这种现象并非孤例,在平台上时有发生。这些摆拍视频在网络上广泛流传,误导了大量不知情网民。
摆拍者有着明确的目标,即通过吸引粉丝和流量来实现利益转化。他们对此类视频可能对他人造成的影响毫不在意,唯一关心的是流量带来的利益。他们借助骑手这一形象,看似辛苦且易于引发同情,编织出一系列悲情故事,以吸引公众注意。
造假成本低
造假者之所以选择模仿骑手形象进行摆拍,主要缘于这一行为的成本相对较低。在电商平台,从短袖到冲锋衣,高仿版的外卖骑手工作服轻易可得,这为他们的伪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实际上,外卖平台的骑手专用工服只能通过骑手APP内的服务商城获取,并未授权其他销售渠道。这一规定使得不少无良博主轻易购得假工服,进而伪装成骑手进行视频拍摄。他们无需投入过多,仅需一套假工服,便能编造所谓的骑手经历,误导众多网民。
众多网民在辨别真假骑手方面面临困难,因为从视频观察,他们与真实骑手几乎无差别。这一现象导致虚假视频迅速扩散,对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对骑手群体的伤害
专家指出,这种虚假摆拍对骑手群体造成了严重伤害。首先,那些勤恳工作、靠跑单赚取收入的骑手遭受了损害。其次,一些冒充的骑手通过夸张的营销手段,误导了公众对骑手群体的认识。这些虚假视频不仅耗尽了社会对骑手的同情心,还可能导致真正遇到困难的骑手无法获得应有的援助。此外,这种行为还损害了骑手的职业形象。社会公众可能会因为这类虚假视频而对骑手群体产生不公正的看法,忽视了骑手群体的多样性,进而影响整个骑手行业的正面形象。
在江苏泰州一例中,博主张某冒充骑手散布虚假视频,不仅给当地外卖配送站点带来了管理上的难题,还对新骑手的招募产生了负面影响。此类事件对骑手群体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冲击。
对大众的欺骗
一些博主伪造骑手身份,制作了虚假的苦情视频,这一行为严重误导了公众。网民们观看并传播这些视频,是出于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心。此类视频通常能激发大众的共鸣,因为人们都深知骑手工作的艰辛。然而,当真相揭露这些视频均为摆拍时,公众意识到自己的善意被滥用,同情心被无端消耗。这一事件不仅可能导致公众对类似视频的怀疑,还可能降低公众对网络内容的信任。
众多网民起初出于好意关注他人,却不幸遭遇了虚假信息的误导,此事件对公众心理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也使得网络中的情感交流变得更加慎重。
对平台经济的影响
虚假视频的传播对平台经济构成了影响。博主编造关于骑手低薪、平台扣款等虚假内容,可能导致公众对平台经济模式产生偏见和误解。平台与骑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虚假视频可能加剧这种复杂性。随着对平台经济模式的误解增多,平台的发展受到不利影响。这可能导致骑手与平台、站点间产生更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进而影响平台经济的整体运行。
治理呼吁
针对当前状况,我们有必要提出加强短视频平台监管的诉求。平台有义务对视频内容进行真实性验证,以遏制此类误导公众情感、损害特定群体利益及干扰平台经济秩序的虚假视频的蔓延。为此,平台应提升审核门槛,并采取技术检测与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法,对存在争议的视频进行细致核查。
同时,相关部门需增强打击力度。对于那些假冒骑手身份,通过拍摄虚假视频谋取利益的博主,应予以处罚。在法治社会中,此类严重损害公众情感、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不容姑息。
读者们,当您在浏览短视频时,若遭遇类似状况,应如何进行辨识?期待您能点赞并转发此篇文章,让我们一同关注这一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