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二监狱举办的“歌颂祖国·收获阳光”大合唱比赛及第十届建新文化艺术节已隆重开幕。此活动显著展示了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成效,备受关注。它宛如一扇窗户,外界得以窥见监狱文化改造的强大力量,同时也昭示了这些特殊群体回归正途的希望之光。
活动当日丰富展示
活动当日的“一区一品”展示专区,陈列了来自各监区的丰富作品。作品种类繁多,洋溢着别具一格的魅力。其中,传统书画作品引人注目,每一幅字画或许都承载着罪犯们悔过自新的心声;非遗棕编技艺同样引人瞩目,棕叶在罪犯手中化身为艺术品。众多参观者对犯人能创作出如此之多的优秀作品表示惊讶。此外,泥塑面塑、皮影戏等艺术形式也纷纷登场,多样的艺术形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罪犯在改造过程中的心灵转变。
二监区的衍纸画作独具一格。据监区民警介绍,罪犯仅需一个月即可完成一幅衍纸画作品。衍纸画的制作过程简便易学,罪犯在创作过程中得以保持心境平和,并逐步增强改造的信心。
面塑作品背后的故事
在面塑展区,三尊“齐天大圣”雕塑格外引人瞩目。它们手持金箍棒,既似准备降妖伏魔,又似在昭告世人其改邪归正的决心。这些作品非同小可,今年5月,它们被运至北京,赠予了与渐冻症抗争的蔡磊先生。蔡磊先生对作品表示了喜爱,并激励罪犯积极接受教育,努力改造,早日重返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这些面塑作品宛如桥梁,将社会各界对罪犯改造工作的关注紧密相连,传递出正能量。这段经历无疑将为罪犯开启新生的精神支柱。
大合唱把活动引向高潮
大合唱表演同样引人入胜。由9个监区构成的7支队伍,共呈现了14首曲目。歌声激昂,合唱整齐,彰显了罪犯们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合唱教学,提升服刑人员的合唱技能和审美能力。担任评委和指导老师的浙江开放大学临平学院的丁琪老师深有体会,他既评判又指导,认为此举能有效传播向上向善的价值观。目睹服刑人员在活动中的成长与转变,他由衷感到欣慰。
合唱的积极意义
合唱对于服刑人员而言,具有深远的意义。这并非仅仅是艺术的表现形式。在监狱这一特殊环境中,合唱活动有助于服刑人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一些服刑人员在参与合唱排练时表示,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协作,摆脱了过去的自私与孤僻。此外,当他们演唱那些鼓舞人心的歌曲时,内心会受到歌曲正能量的感染,激发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进而增强了改造自我的决心。
另一方面,合唱作为一种集体活动,对服刑人员纪律性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在排练过程中,他们需遵循指挥的指令,这过程犹如模拟新的生活秩序,旨在为他们回归社会后,遵守法律、融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后续改造活动安排
艺术节的活动尚未落幕,省第二监狱将在未来一个月内持续举办多样化的改造项目。其中包括罪犯演讲比赛,罪犯们将在此平台上分享各自的改造经历,表达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此外,还将举办广播操比赛等活动,这些举措从多个维度助力罪犯的改造进程。每一项活动都提供了一个提升自身全面能力的良机。
这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了监狱教育改造工作在创新与发展方面的缩影,彰显了监狱管理者在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更高效改造方法的坚定决心。
呼吁关注监狱改造工作
监狱改造工作的深远影响究竟如何?它对罪犯、他们的家庭以及社会有何具体意义?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我们期待大家关注并投身于监狱改造工作,共同鼓励和支持服刑人员重返社会。此外,若您认为本文具有价值,不妨点赞与转发,并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