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迎丰收,玉竹肥硕饱满惹人爱  第1张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太阳坪乡贯堡渡的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正值收获季节,玉竹丰收景象格外引人注目。丰收的消息传递着振奋人心的喜悦,玉竹的收获工作正紧张有序地进行。与此同时,新的种植计划也正在稳步推进,这一系列举措背后,是基地发展布局和探索的持续深化。

玉竹收获忙

11月6日,贯堡渡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人气旺盛。工人们在该基地辛勤劳作,手持锄头,既迅速又谨慎地挖掘玉竹。分工明确,协作默契,挖掘人员尽力减少对玉竹的损伤,清理人员则细致地清理玉竹根茎上的泥土。现场可见,新鲜出土的玉竹在阳光下闪耀着光泽,根茎肥壮,根须细长。据悉,计划挖掘面积超过400亩,预计每亩鲜玉竹产量可达8000斤。

玉竹的收获在贯堡渡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引起了广泛关注。工人们的热情高涨,在这个收获季节中,他们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每一株玉竹都承载着产业发展的期望。随着玉竹的不断挖掘,基地呈现出一片繁忙且生机勃勃的劳作场景。

新种植同步

新的种植活动与收获工作同步进行。在基地的另一侧,种植作业正按部就班地进行。挖掘土地、放置根茎、施用菌肥、覆盖土壤等环节一应俱全。工人们热情高涨,他们的辛勤劳作让山坡显得生机勃勃。这种在收获的同时进行种植的方式,彰显了长远的规划思路。

新种植计划目前正得到积极推动。这一举措并不仅仅是种植行为,更是一项针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布局。在实施过程中,每一环节的细致操作都至关重要,它不仅关乎未来玉竹产量与品质的保障,更是推动中药材产业持续进步的核心动力。

村民家门口就业

靖州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迎丰收,玉竹肥硕饱满惹人爱  第2张

贯堡渡村民普遍感受到基地带来的显著便利。例如,村民罗亨英便在此地就业。她透露,在家门口工作既方便又近便,便于照看孩子。每天工作八小时,她便能赚取100元,无需外出寻找工作机会。

该就业模式有效缓解了众多村民的实际困难。它既兼顾了家庭需求,又确保了收入来源。基地的设立为周边村民提供了一个稳固的保障,使他们能在熟悉的环境中安心工作,从而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平衡家庭与事业。

产业发展模式

贯堡渡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采纳了“企业+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综合性发展策略。此模式紧密围绕“大生态”、“大健康”以及“大旅游”三大目标,积极推动玉竹产业的繁荣。

该模式具有显著优势。它使得基地在生产和销售环节上实现了组织化、规模化及规范化。在此模式下,各方力量得以有效整合,涵盖企业资源、合作社的组织协调以及农户的劳动力。基地的平台功能得到充分体现,从而推动玉竹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靖州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迎丰收,玉竹肥硕饱满惹人爱  第3张

基地未来规划

该基地拥有明确的发展蓝图。计划新增玉竹种植面积超过500亩,预计三年内,其综合产值有望突破3000万元。这一规划体现了基地对玉竹产业的坚定信心。

该计划将促进基地持续进步与革新。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我们需在种植技术、管理模式、销售渠道等多个领域进行不懈探索。这不仅对基地自身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亦对当地中药材产业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全县中药材发展

靖州县在中药材领域发展上展现出了积极的姿态。截至目前,该县今年已大力推进中药材的生态种植模式,成功建立了11个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同时,还建成了9个规范化的茯苓菌种选育繁育基地。

马园万亩中药材种苗繁育及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正在积极推进建设。茯苓菌种选育繁育研发中心项目已正式开启。此外,基地溯源和定制药园的建设也在加速推进。通过打造多个连片种植基地,并依托相关模式发展康养产业,进而构建大健康产业村。这些综合措施促使全县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有效促进了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的步伐。

观察当前中药材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此一产业模式是否具备在更广泛区域推广的潜力?诚邀各位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