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标志着我国第33个全国消防日的到来,今年的活动主题聚焦于“全民消防、生命至上”。在日常生活里,火灾预防和逃生技能显得尤为关键,涉及众多值得关注的要点和民众需掌握的消防安全知识。
火灾预防的日常要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重视防火、用电和用气的安全。例如,驻马店经济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通达路特勤站的刘波政治指导员指出,不应超负荷使用电力,私自拉接电线更是严禁。此外,厨房用火时,人必须亲自在场,卧床吸烟同样存在极大风险,儿童玩火亦需严加禁止。进入冬季,火灾事故频发,因气候干燥,物品易燃,居民对火、电、气的需求量显著上升。因此,违规用电、用火不慎等行为极易引发火灾。为此,确保安全用火用电,实行“三清三关”至关重要:清理走道、阳台、厨房,关闭火源、气源、电源。同时,还需防范电动自行车的不当操作、违规停放及充电等问题。
消防日的意义重大
全国消防日是增强公众消防安全意识的关键时刻。每年都会确定一个主题,例如今年提出的“全民消防、生命至上”,旨在加强公众对消防工作的关注。这一节日的价值远不止于一个纪念日的形式,它更体现在此期间,全国各地通过举办各类消防安全宣传活动,有效提升了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该活动自开展以来已走过33个年头,持续提醒人们火灾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及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正确处理燃气泄漏
居民需定期对家中的燃气灶具进行检查与维护。若察觉到燃气泄漏,应立即采取正确措施应对。例如,立即关闭燃气阀门,开启窗户进行通风,并前往室外安全地带拨打维修服务电话。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众多因燃气泄漏引发火灾甚至爆炸的实例。只要公众能够正确实施这些应急措施,便可有效规避潜在风险。以某地为例,由于居民未能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燃气泄漏,最终导致了严重的火灾事故。这一事件时刻提醒着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燃气安全。
火灾报警的要点
遭遇火灾时,立即拨打“119”报警电话至关重要。报警过程中,需详尽提供相关信息,包括火灾发生地点、起火物质、火势程度以及是否有人被困等。这些信息对于消防员判断现场情况及准备救援行动至关重要。准确的信息能助力消防员快速有效地实施救援。然而,在部分火灾现场,由于报警者未提供详尽情况,消防员抵达现场后才发现实际情况远超预期,导致救援工作延误。此类事件应杜绝再次发生。
火灾发生时的灭火指导
火灾发生时,若能准确判断起火点且火势尚小,未对人员构成严重威胁,可借助灭火器、灭火毯等工具进行灭火。为此,公众需对消防器材的操作方法有较为熟悉的认识。尽管许多居民楼内已配备灭火器,但多数居民并未真正掌握其使用技巧。社区及单位应定期组织培训,确保民众在火灾初期便能进行有效扑救,防止小火演变成大灾。
火灾发生时的逃生策略
若室内被困,可先接触门锁以探查门外状况。若门锁温度不热且楼梯间无烟,可佩戴防烟面具或用湿毛巾遮住口鼻逃生。逃生时应弯腰低行,通过楼梯间时顺便关闭防火门,绝不可跳楼或乘电梯逃生。即便楼梯间无浓烟,亦需佩戴防烟面具或用湿毛巾遮住口鼻,低姿态快速穿越烟雾区向下撤离。若室外有连廊且畅通无烟,可经此区域疏散至相邻单元。若出口被浓烟或大火封闭,应关紧门退守等待救援,堵住门缝泼水降温并拨打119求助,同时于显眼处挥舞鲜艳物品发出求救信号。此外,火灾险境中务必迅速撤离,切勿贪恋财物,远离险境的人员亦不宜返回。
您是否已掌握相关消防知识?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如文章对您有所助益,不妨点赞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