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跨度最大主塔竖向转体桥启动顶推施工,明年初将跨河而过  第1张

11月6日,合肥南淝河传来喜讯。龙岗路跨南淝河特大桥的顶推施工正式开始。这一工程的推进预示着南淝河上即将崛起一座新地标。其中,诸多引人注目的亮点值得关注。

工程基本情况

龙岗路(桃花潭路至南淝河路)的道路与综合管廊项目具有深远影响。项目坐落于合肥东部新中心的核心区域,北起桃花潭路,南至南淝河路,总长度达2.51公里。道路建成后,将显著提升瑶海区、包河区及滨湖新区的交通互联互通。目前,巢湖南路至南淝河路的1.25公里路段已开放通行,剩余部分将在桥梁工程完成后实现全线通车。该工程作为城市主要干道,不仅连接南北方向的南淝河河道,还将与龙川路实现对接。

该桥梁的总长度为931米,其主桥设计为170米加90米的独塔不对称斜拉桥结构,主塔的高度超过了一百米。如此规模的桥梁在当地交通规划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顶推桥的独特性

安徽省建成了一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跨度竖向转体桥,这座桥不仅是安徽省的首例,同时也是国内跨度最大的主塔竖向转体桥。该桥的主跨钢箱梁尺寸和重量十分壮观,长度为138.85米,顶推节段长度为128.15米,宽度为49.6米,重量约为4050吨,最大顶推距离达到167米。此外,该桥还采用了独特的大悬臂展翅分离式双边箱型截面和整幅断面设计,并运用了步履式顶推施工法。这种施工方式难度极高,将如此庞大的结构精准顶推并非易事。

顶推作业需精确到位,既要确保过程平稳,又要实现精确操控,堪比“大象走钢丝”般的技艺。此类操作在桥梁建设中极为罕见,难度极高。为此,必须借助众多高科技设备和制定精确的施工计划,以确保作业顺利进行。

顶推过程的技术支撑

现场共有八个顶推支座稳固地支撑着桥梁。这些支座采用了液压同步控制技术,并实施了“位移同步,载荷跟踪”的策略。这一过程宛如一场精准的舞蹈,每个支座需严格遵照指令同步发力,以确保桥梁能够准确移动至预定位置。精准的力和速度综合控制至关重要,任何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因此,这些技术手段在确保桥梁顶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该技术手段是通过精确计算与反复实验所得。每项数据均对桥梁成功顶推至关重要,例如具体时间点、施加力度等细节,均需精确至小数点后多位数。

施工进度安排

依据施工进度安排,龙岗路桥梁的顶推工程将于2024年11月6日启动首轮作业。预计在2025年1月20日之前,整个顶推工作将全面完成。这一具体的时间框架清晰展现了项目的组织有序。每个关键时间点均经过精心规划,这种安排有利于施工队伍高效调配资源,同时,也让公众对工程进展充满期待。

一旦该计划顺利实施,龙岗路特大桥的建设将取得显著进展,为主桥合龙和主塔的竖向转体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此后,桥梁的建成通车将更近一步。

建成后的意义

龙岗路跨南淝河特大桥,在建成后将成为合肥南淝河上宽度最大的桥梁。这座桥梁不仅是交通基础设施,更是南北区域连接的关键。对合肥的城市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将增强区域间的联系,传承地域文化,促进周边地区的发展。这将使合肥的交通网络更加健全,并对周边的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带来积极影响。

在城市建设的进程中,桥梁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整个城市宛如一部复杂的机械装置,而此桥则如同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件,其存在使得城市各个部分得以更高效地协同运作。

顶推通俗解释

吴晓,安徽水安项目总工,对顶推技术进行了阐述。顶推,简而言之,即让桥梁在空中缓慢移动。鉴于跨河桥的长度,项目采用了分段多轮次的顶推方法。这一过程犹如谨慎移动一件极其珍贵且庞大的艺术品。桥梁逐渐移动,跨过南淝河,最终实现了南北岸的对接。尽管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实则每一步都充满挑战。

该过程面临重重挑战,需应对各类突发状况及难以预料的难题。在此过程中,项目团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智慧。

关于合肥这座大型桥梁建设项目的实施,您认为它将对城市的转型发展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吗?我们诚挚邀请各位读者积极为本文点赞、转发,同时,热切期待在评论区与您共同探讨这一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