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海油工程负责建设的东方29-1气田生产平台成功安装到位。这一进展标志着气田开发建设的重大里程碑。该事件无疑是能源领域值得关注的重要新闻。
平台的基本构成与连接
东方29-1气田项目的新平台设计独具匠心,采用四腿四裙桩的导管架结构。该平台通过18.4公里的海底管线与东方13-2气田中心平台相连接,并进一步接入东方气田群的生产处理系统。这一连接体现了气田间在开发运营上的紧密协作与关联。此布局优化了资源整合与高效利用,同时也展现了海上气田开发中设施整合的智慧策略。
平台的规模数据
安装完成的平台规模令人震撼,其总高度约为130米,相当于一座46层高的住宅楼在海上的复制品。其总重量更是超过3200吨,相当于2200多辆小型汽车的重量。这些数据直观地揭示了平台的庞大体积以及建造的复杂性。如此巨大的平台背后,汇聚了众多人力、物力及技术的投入。任何微小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对整个平台的建设及后续运营产生重大影响。
导管架安装方式
导管架作为平台的基础结构,其安装方式具有特殊性。该方式包括“横向吊装下水”和“起重船吊装扶正”。早在3月7日,导管架便已成功提前安装在海底约70米的深处。这种提前安装和独特安装方法,是基于多角度的综合考量。海底环境的复杂性以及施工的高要求,使得安装工作必须具备极高的精确度和特殊的技术操作。施工团队需要在海洋环境的多种限制条件下,确保任务的稳定和安全完成。
上部生产设施对接过程
上部生产设施的安装并非易事。起重船需将其吊起并移动至导管架上方,随后缓慢下降以实现对接。这一流程表面看似简单,实则对操作要求极高。鉴于海上作业环境极其不稳定,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可能随时干扰吊装过程。对接环节中,任何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因此每个动作都必须极为谨慎。
克服吊装难题的措施
海流、涌浪和风力等多种因素对吊装作业造成了复杂影响。为了应对台风天气的挑战,海油工程在业内率先运用了半潜式主作业船。此外,通过流速监测预警、姿态定位监控以及精确导向限位等多项措施,成功解决了恶劣海况下的吊装技术难题。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确保了海上吊装作业的安全与高质量,还实现了毫米级的就位精度。这些举措的实施,是对企业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考验。
边际气藏的开发意义
东方29-1气田为典型的边际气藏,其开发面临较大的经济挑战。中国海油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充分利用东方13-2气田的现有设施进行油气处理。同时,对平台空间结构进行优化,以降低投资成本。通过实施“滚动开发”模式,对提高东方气田群天然气产能具有显著意义。这不仅是一种有效的能源开发策略,而且将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上海油工程在东方29-1气田取得的系列成就,是否让你对我国在海洋能源开发领域的前景充满期待?期待大家为这篇文章点赞、转发,并积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