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京地下空间项目一期工程取得显著进展。其中,一区2段的盾构井洞门环浇筑作业已成功完成。这一成就标志着江北市民中心站的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顺利结束,为项目的推进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一大亮点。

项目地理位置与规模

南京江北地下空间一区2段,正对地铁4号线江北市民中心站。该站台的地下深度延伸至6层,具体深度测量为50.8米。与长江的直线距离缩短至600米。整个基坑占地约9000平方米,内部结构功能丰富多样。其中,地下1层为商业区,地下2、3层为停车场,地下4层为站厅层,地下5层为设备层,地下6层则为站台层。这种结构布局的复杂性,彰显了项目规划的科学性与综合性。在项目设计初期,如何考虑各功能区的布局与整合,成为关键问题。

南京地下空间项目一期工程迎重要节点,盾构井洞门环浇筑完成  第1张

盾构机相关进展

施工进展显示,地铁4号线“新征程”号盾构机已于9月份开始作业,起始点位于江心洲。该设备肩负着关键使命,必须穿越江底,抵达江北地区,并顺利穿过江北市民中心站的圆形门洞,才能成功进入地下六层空间。该盾构机的直径为11.6米,接收门洞的钢环直径约为12米,这一设计是为了确保盾构机安全通行。相关负责人透露,该门洞位于4号线跨江后的首个站点,盾构机的施工进度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究竟这一尺寸设计背后,是如何进行精确计算和考量的?

洞门浇筑细节

南京地下空间项目一期工程迎重要节点,盾构井洞门环浇筑完成  第2张

浇筑注浆洞门是一项技术要求极高的作业。作业开始时,工作人员需吊装约8.4吨重的钢环,并确保其垂直固定在内壁。接着,现场进行分仓浅挖,随后逐步进行混凝土浇筑。这一过程被细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独立完成,整个过程累计耗时约一个月。这一作业不仅展现了施工的严谨态度,同时也突显了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在施工过程中,确保每次浇筑的质量与稳定性,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后续施工的开启

盾构井洞门的浇筑工作已圆满结束,这一成就标志着4号线江北市民中心站主体结构的施工已顺利完工。随后,车站的二次结构施工正式开始。这一里程碑事件在项目进程中占据关键地位,预示着工程建设将迈入新的阶段。那么,施工队伍是否已经为接下来的施工任务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整体工程现状

南京江北新区地下空间项目一期,包含12个地块,其中8个地块的主体结构施工已顺利完工。目前,这些地块正逐步推进二次结构和机电安装施工。其他地块也正按照预定计划稳步推进。这一进展充分展现了项目施工的有序性。那么,如何确保剩余地块的施工不会影响整个项目的交付时间,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项目意义与展望

南京江北地区的地下空间项目对区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项目不仅构成了基础建设的核心,更是对区域空间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与利用的关键举措。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江北地区在交通便捷性、商业发展潜力以及城市空间使用效率等方面均将有望实现显著提升。针对南京江北地区未来发展的前景,欢迎您发表宝贵意见。敬请留言、点赞并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