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天公益美育教育活动,竟让乡村孩子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第1张

于云南楚雄市东华镇的路村,一场独特的公益美育活动正在进行。村中裸露的泥土墙面上,彝族同胞欢歌跳舞的景象生动呈现;乡间路旁的垃圾收集池,瞩目的篝火与蘑菇图案焕发光彩;随手采摘的野花野草,点缀着一系列精致的面具。这些迷人场景,均为云南中烟红塔集团楚雄卷烟厂驻村工作团队与云南艺术学院师生联合举办的“博想学团”美育公益活动所创。

在为期七日的活动中,孩子们不仅接受了多元化美术教学,还在内心植下了审美的种子。课程涵盖剪纸、树叶画、自然艺术、心理健康、竹编等,使得他们不仅习得了描绘家乡风光与文化的技巧,更在趣味盎然的教学模式中唤起了对美术的热爱与兴趣。

校企合作,共筑美育梦想

由校企合作举办的“博想学团”美育乡村活动,云南艺术学院产品设计系副主任赖军担纲主讲。赖军强调,此活动在陪伴中促进美育与交流学习,有效增强孩童的实践能力与审美鉴赏,同时加深其对家乡文化的自豪与认同。此校企合作模式不仅为乡村孩童提供专业美术教育,更隐性提升其文化认同和自豪感。

7 天公益美育教育活动,竟让乡村孩子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第2张

活动期间,通过师生交流、设计竞赛及文化讲座等多种途径,美术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孩子们的热烈响应。六年级学生李华蕾兴奋地表示:“参与此次活动满心欢喜,不仅增强了我对美的感悟,也加深了我对家乡文化的热爱。”此潜移默化的美感培育,无疑为孩子们今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自然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博想学团"项目超越单纯的艺术教学,实现了自然与文化的互动融合。设计课程中,师生巧妙融入地域民俗与自然资源。在指导老师引领下,孩子们运用树叶、野花、竹材等自然元素,创作了一系列洋溢着地域特色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彰显了孩子们的创意与想象,也深刻反映了他们对本土自然及文化的深刻感悟。

7 天公益美育教育活动,竟让乡村孩子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第3张

在此类活动中,孩童得以掌握以画描绘情感与思维技巧,同时无意识地提升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及对民族文化的维护使命。此自然与民族融合的美学教育法,不仅赋予创作愉悦体验,亦在心中播撒热爱自然、尊崇文化的种子。

美育的力量,改变乡村未来

美育潜力巨大,尤其在乡村地区。楚雄市东华镇大山腹地的路上村委会曾是贫困重镇。自2015年起,楚雄卷烟厂持续对接帮扶,以各种措施强化当地教育。其通过资金支持、设施升级及助学金项目等,显著改善了村民的教育质量。

举办“博想学团”公益美育活动,为农村教育带来了新生机。孩子们在美育活动中,不仅锻炼了审美品味和实践技能,还在潜移默化中加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尊。此类深入心灵的美育实践,无疑为农村长远发展构筑了坚实的基石。

7 天公益美育教育活动,竟让乡村孩子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第4张

孩子们的笑脸,是最好的回报

活动期间,孩子们纯真的微笑尤为动人。他们挥舞着孩童般灵巧的双手,绘就了大量洋溢着童趣与独创性的美术佳作。老师们目睹孩子们在课堂上的专注描绘、赛场上的激烈竞技以及讲座中的全神贯注,无不心生感动。孩子们的欢笑,正是对“博想学团”公益美术培育项目的至高赞誉。

美育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博想学团"举办的七日美育公益项目虽然历时不长,但其对孩子心灵的深刻启迪不容小觑。课程内容丰富多样,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法,不仅点燃了孩子们对美术的热情,也在其幼小心田埋下了美的种子。这些种子将随风成长,成为伴随孩子们人生征途的珍贵财富。

7 天公益美育教育活动,竟让乡村孩子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第5张

美育的未来,我们一起期待

“博想学团”公益美育活动的圆满举行,不仅为农村儿童引入了多元美术课程,更在幼小心灵中植入了美的理念。该活动不仅提升了儿童的审美与实操技能,更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他们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荣辱感。

展望美育前景,我们共同寄予厚望。期望通过更多此类公益美育项目,让乡村儿童领略艺术之美的奥妙,点燃他们对绘画的热爱与兴趣,于幼小心灵播种“美”的种子。我们共同期待,这些种子能在孩童心田生根茁壮,成为他们人生旅途中的无价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