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项针对居住安全及社区配套设施排查与整治的方案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众多居民热切期盼,自己的居住环境能在该方案的实施中得到有效提升。然而,方案中资金来源等关键问题亦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居住安全排查项目全

2018 年以前建成的住宅小区,这些问题你都知道吗?  第1张

近期,我市将全面启动居住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此次行动将覆盖市内所有区域。排查内容涉及电动自行车充电管理,特别是15年以上使用年限的老旧电梯将成为重点检查对象。高层住宅的消防安全同样不容忽视,建筑外立面和防汛排涝等方面也将进行全面检查。例如,建筑外墙可能出现的保温层开裂、空鼓等问题,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安全隐患。此外,雨污水管错接、老化、漏水等问题,同样关乎居民的基本居住安全。通过此次排查,旨在发现并解决平时容易被忽视的居住安全隐患。

接下来,将对已排查的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回顾过往案例,诸多住宅小区在雨季因排水管道老化遭遇内涝,而老旧电梯频繁发生故障,导致人员被困。这些现象均凸显了此次排查整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分类整治计划明确

有效地,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明确指出,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将实施分类整治。此类工作均遵循详尽的规划,实施阶段自方案公布后持续进行,市住建局负责核心协调工作。针对老旧小区改造中的问题,将在改造过程中予以解决;对于建筑领域大型设备更新需求,如电梯等,将同步处理更新事宜;高层建筑消防隐患问题将实施“一件事”全链条治理;建筑外立面隐患将依照整治方案进行处理;地下空间防汛工作将结合实际展开。通过此类分类专项整治,预期将显著提升整治效率。

观察其他已实施类似整治措施的城市,可以发现分类整治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以某城市为例,在单独针对消防问题进行整治后,消防事故发生率显著降低。这一成果为我市整治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社区功能配套检查

随着居住环境的持续改善,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目前,工作的焦点在于对2018年前建成的住宅小区进行功能性配套的全面检查。检查内容涵盖了养老、托育设施是否完备,医疗卫生设施是否完善,文体活动场所是否满足居民需求,商业服务是否充足,以及社区服务是否到位等多个方面。同时,诸如停车难题、新能源汽车充电不便等长期存在的问题也被纳入了排查范围。

在众多城市老旧小区的改造进程中,公共设施的优化显著提高了居民的满意度。以某老小区为例,在改造前,停车位不足,车辆随意停放,甚至影响了消防通道的畅通。经过改造,新增了停车位,小区的秩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一现象进一步凸显了社区功能配套检查的必要性。

2018 年以前建成的住宅小区,这些问题你都知道吗?  第2张

“补短”工作有序开展

市住建部门相关责任人明确表示,将对社区功能配套排查中发现的不足进行“补短”措施。这一工作将伴随排查的进展逐步实施。在处理问题时,将遵循既定原则,依据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进行优先级排序。对于可以通过城市更新项目解决的问题,将同步推进;若周边地块的开发能够连带解决社区功能短板,则更为理想。此外,还将实施养老服务设施补短板专项活动和建设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配套设施等措施,作为解决手段。

周边城市在开发新地块时,往往为邻近的老旧小区增设了老年人活动中心。此举既满足了开发商的利益追求,也解决了老小区居民在养老活动场所方面的需求。此类案例堪称城市协同发展的典范。

共建共管共享原则

方案具体阐述了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则。对于居民直接受益或超出老旧小区改造范围的工程,资金来源和管理方式将得到明确界定。资金分配遵循“受益者出资”及“业主负责个性项目”的原则。比如,若小区需增设停车位,受益业主需承担相应费用。同时,方案还鼓励居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改造,包括直接出资、利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让渡公共空间及收益等。

在社区公共配套设施方面,实施了多样化的策略以弥补不足。通过激活闲置和低效的用地,能够产生新的资源以支持配套设施的优化。同时,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亦是一项关键措施。例如,某市通过激活社区周边的闲置仓库,引入资本进行改造,建成了商业服务设施,显著提升了居民生活的便利性。

排查与反馈方式

自2021年以来,我市已累计完成548个老旧小区的改造,面积达3103万平方米,受益居民超过33万户。此次“回头看”活动采取了多种排查方式。自2024年起,住建部门将组织专业力量进行深入检测,并引入第三方调查队伍。同时,居民自查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这些多渠道的信息收集,能够确保排查结果的准确性。此外,“12345”工单和2024年以来居民的来信来访内容将被汇总成“项目清单”,为后续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在此,我们向各位提问:针对此居住安全与社区配套设施的排查及整治计划,您认为它是否能够切实提升您的居住条件?热切期待您的点赞、转发以及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