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移风易俗成为提升精神文明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要素。吉水县在此领域进行了深入探索,实施了众多举措,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红白理事会自治工作

吉水县移风易俗改革:强化三会作用,推动走深走实、常态长效  第1张

吉水县的红白理事会扮演着关键的自治理角色。全县283个行政村均设立了此类理事会。每年至少举办1至2次培训,内容涉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敬亲等移风易俗方面。培训时间有明确规划,地点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通过这些培训,理事会成员对移风易俗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助于他们更有效地担任宣传员、示范员和监督员。此举不仅组织上有所安排,还注重意识上的提升,目的在于使红白喜事的举办更贴合新的社会风尚。

理事会成员主要来自当地村民,他们的加入为在基层推广移风易俗工作打下了坚实的人力基础。基于对本土习俗的深刻理解,他们成功地将新理念融入到了具体事务的处理之中。

道德评议会奖惩分明

道德评议会在吉水县推动移风易俗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激励与警示功能。该评议会的季度会议制度规定明确。当地设立了“道德红黑榜”这一特殊礼遇与警诫机制。截至目前,已成功发布超过200期的移风易俗红黑榜。在“红榜”上名列前茅的村民将享受到相应的礼遇与支持,而“黑榜”上的村民则需接受警示与劝诫。该机制的实施覆盖了所有村庄。

道德评议团由资深的村民和部分村干部构成。成员们依据客观的事实进行评估,帮助村民明确区分行为的善恶与荣辱,从而有效推动了优良乡风的建设。

婚丧行业协会规范运行

吉水县婚丧行业协会发挥着不容忽视的辅助作用。该协会创新推出“吉事家家帮”模式。协会促使婚丧服务机构签署《婚丧从业行为自律承诺书》,并建立了婚丧服务机构黑名单制度。该制度有效整治了低俗表演、违规销售高价婚丧用品等不良现象。此外,它在全县范围内规范了婚丧承办机构的运营。

吉水县移风易俗改革:强化三会作用,推动走深走实、常态长效  第2张

婚丧行业协会与多家婚丧服务机构保持紧密合作,服务范围遍及全县各业务区域。这些措施有效规范了从业者的行为,使得婚丧用品价格更加合理,仪式更加健康文明。

道德教育助推移风易俗

吉水县将道德教育作为推动移风易俗的关键举措之一。在道德教育领域,该县重视选拔典型,积极营造良好氛围。村规民约的评选成为其中的关键步骤。经过严格筛选,公示了20个最美村规民约。同时,鼓励红白理事会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村规民约,内容涵盖喜事新办等方面。这些村规民约的适用范围遍及全县所有村落。

此次评选活动为各村落提供了学习典范。它有助于对不良习俗实施约定俗成的规范,进而推动了乡村文明风尚的建设。

文艺精品宣传引领风尚

吉水县通过评选文艺精品,创新了移风易俗的宣传手段。其中,《一斤腐竹》、《秤砣》和《小村大爱》等移风易俗短视频,以及采茶戏等文艺节目,均被精心挑选。此外,还组织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小分队,赴全县各村(社区)进行巡演。这种形式既寓教于乐,又具有时效性。

吉水县移风易俗改革:强化三会作用,推动走深走实、常态长效  第3张

演员们于各村落(社区)的公共区域举办演出活动,村民们得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移风易俗观念的转变。这些节目内容紧贴生活实际,易于引发民众的共鸣。

“三访”保障移风易俗收效

“三访”工作在推进移风易俗方面发挥了关键保障作用。针对高价彩礼的削减情况,每季度从各乡镇随机抽取50名群众,通过电话进行红白喜事情况的询访。相关调查结果将在特定区域内进行通报和反馈,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治和纠正。在考察文明储蓄的真实性时,设立了积分奖励机制,群众参与移风易俗活动可获得积分,用以兑换日用品,并定期进行暗访。此外,为了了解群众对移风易俗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专班随机调查,掌握群众参与率等关键比率。

在全县范围内,这些措施得到了全面推广。通过主动开展调查,我们得以深入了解实际情况,这一做法有助于我们改进工作手段,并促进民众的更广泛参与。

在全国各地积极推行移风易俗工作的背景下,吉水县所采取的模式与具体方法中,哪些是其他地区可以效仿或学习的?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展开热烈讨论,并对本文点赞及分享。